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赋能基层 青春践行担当

2025-07-07 22:25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邱敏、文语彬)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本领、服务基层,近日,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织“芯小青”实践队,在两名党员教师的带领下,赴九江市多个区域开展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践队围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安全宣传、便民服务等主题展开,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民生,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研学溯根源​​

  活动首日,实践队走进九江周敦颐纪念馆,开展“文化守护”行动。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通过观摩陈列的碑刻拓片、历史典籍及复原场景,深入领悟“出淤泥而不染”的理学思想精髓。随后,队员们分组开展环境清洁工作,细致擦拭展柜、清扫庭院落叶,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一文化地标。此次活动中,队员们不仅从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到“廉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永恒价值,更坚定了将廉洁自律融入日常、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与践行者的信念。

  今年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定点对接延支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实践站地处长江沿岸。借此契机,次日,指导教师带领实践队沿长江岸线开展实地文化研学,从锁江楼、浔阳楼到琵琶亭,既是地理空间的延伸,更是一场穿越唐宋的诗意巡礼,锁江塔的坚韧、浔阳楼的豪情、琵琶亭的苍茫,都在长江的涛声里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明脉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九江绵延千年的文脉传承。

  安全防线护民生​

  第三天,实践队在延支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带领下,投入“守护母亲河”净滩行动。队员们冒雨沿江堤清理垃圾,提升了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知。

  在清洁江岸时,队员们意识到水域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夏日亲水活动增多的情况,他们主动请缨化身“防溺水宣传员”,设计宣传册,向江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及家长详细讲解长江水域危险性,普及防溺水及自救互救技巧。

  第五天,延支山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实践队对辖区“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敲门行动”,队员们化身“安全巡查员”,对商铺、公共区域的灭火器进行细致检查,重点核查压力值、瓶体完好度及有效期,并完整记录排查情况。通过实操检查,队员们将消防安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强化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向社区居民传递“安全无小事”理念。

  实践活动第六天的上午,队员们结合专业优势举办“智慧助老,反诈同行”宣讲活动,通过案例剖析和手机实操指导提升老年人防诈能力,并协助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手机安全功能。当日下午,社区为实践队开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专题讲座,针对青少年群体重点强调易被忽视的涉毒风险细节,强化青年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专业服务篇:技术温暖社区​

  实践活动第七天,实践队在延支山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家电义诊”便民服务点。电子队员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化身“家电医生”,为老年居民提供技术服务。他们运用万用表精准定位电水壶、电饭煲等小家电的电路故障,通过焊接松动元件、更换老化零件,让“罢工”电器重获新生。维修服务之余,队员们同步开设“家电维护知识讲座”,演示除垢保养、电路防潮等实用技巧,指导居民科学延长家电使用寿命。当看到老年居民手持修复家电展露笑颜时,队员们既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实践喜悦,更深刻领悟到用专业技能服务民生需求的价值内涵。

  此次实践活动中,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服务队以党建引领、团建凝聚青年力量,从周敦颐纪念馆文化传承到长江岸线生态守护,从社区安全排查到便民服务,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动能。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锤炼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深刻领悟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生需求紧密相连的实践真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