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不能靠“请客吃饭”
外卖平台“大战”又升级了!就在上周末,社交平台上晒出的订单,商家门口蜂拥的骑手,奶茶店里“抓狂”的店员……单日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骑手收入猛增,某平台一度瘫痪,有媒体将其称为“史诗级”外卖大战。
“史诗级”从何而来?补贴。“满25减21”“满18减18”“0元外卖”……近日,某平台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另一平台则以海量优惠券予以“反击”。“战局”猛然进入白热化阶段。
套用一个经典句式:做生意不是请客吃饭。即便做的是送饭的买卖,也是如此。补贴狂欢,带来的“欢”难以持续,激起的“狂”更是让人隐隐不安。表面上看,巨头们撒钱,用户“躺赢”、骑手增收、商家爆单,多方获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如此烧钱不会久远。更何况,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从电商、团购到网约车、共享单车,一轮轮“补贴大战”剧情何其相似,甚至连“剧本”都没更换。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曾约谈外卖平台企业,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烧钱大战”算有序竞争吗?能营造良好环境吗?答案,不言自明。诚如专家所言,“内卷式”竞争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竞相压价扩张产能。平台以低价换流量、靠补贴抢市场,将数据越做越“神”,把泡沫越吹越大,这不正是“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的具象化吗?
好生意绝不是补贴出来的、更不是“内卷”出来的。“请客吃饭”,稳不住市场份额,只会让市场环境愈发混乱。当然,空谈无益,“内卷”的一大特点,就是置身棋局、身不由己,不跟进就有被挤下“牌桌”之虞。以目前情况来看,除了约谈,监管部门或有必要进一步出手,给这场狂欢降降火。
此外,竞争逻辑也有革新的可能。外卖平台“大战”不该只是“红包+流量”的竞技,而是一整套商业综合能力的较量。换言之,应从追求短期数据,转为长远布局。比如,近日有平台启动“双百计划”,帮助更多品质餐饮商家实现线上生意可持续增长。从消费端到商家端,从补贴到配送、运营、售后,这种全链条、长期主义的视角,或许才是有序竞争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