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用“草根足球”点燃城市经济“新引擎”
当“散装江苏”遇上绿茵场,南京对阵苏州一役涌入60396名观众,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纪录。这个周末开始,江西“赣超”以“以球之名,为城而战”为口号,将11座城市划分为南北赛区,用66场鏖战拼出“江西大俵哥”。
“赣超”球员身份构成彰显浓烈草根性——平均年龄23岁,六成是学生,其余来自各行各业。当快递员、教师、程序员代表城市出征,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竞技,更是“邻居朋友”为家乡荣誉拼搏的生命叙事。这种基于日常生活的亲密连接,彻底消解了职业体育的疏离感。
“我们不是卖球票,而是发行城市体验券”——“赣超”联合滕王阁、庐山、景德镇推出“看球+游江西”主题套餐,将赛场激情延伸至文旅消费链。从竞技场到文化嘉年华——近日上饶弋阳“村超”的开幕式,俨然一场非遗展演盛会:弋阳腔《好一曲高腔》响彻球场,绳龙灯方阵舞动忠勇精神,年糕方阵推着小车展现丰收喜悦;中场休息时1500架无人机凌空作画,将“龟峰叠翠”的山水画卷投射于夜空,竞技场瞬间变为文旅展厅。
江西足球生态在变革。“赣超”被定位为“职业孵化平台”,优胜队将代表江西出战2026中冠联赛。近年来,江西中小学足球普及率大幅提升,1600余所学校开设足球课,注册青训球员超2万人。2025年江西女足U16队挺进全国运动会决赛圈,更是江西足球时隔50年的突破。当“赣超”赛事中,快递员与教师成为城市英雄,足球金字塔的基座将展现出不断被夯实的潜力。
各地足球联赛的赛事创新,正在优化中国体育经济地理。2025年1月至5月,江苏足球企业注册量同比激增120%;江西计划2025年举办4200余场赛事,体育消费剑指250亿元;山西代县这座5万人口小城,去年举办54项赛事,创下“单日五项赛事同时开赛”的奇观。
当体育不再追求“眼球经济”的虚假繁荣,而是沉入城市脉络与民众生活,便释放出惊人能量。一位非球迷观众感慨:“进不进球不重要,这氛围太上头。”当弋阳县的农民兄弟扛着年糕槌走进“村超”赛场,当景德镇陶瓷匠人身披“赣超”战袍登场,草根足球完成了从“竞技运动”向“文化共同体”的升华。
体育赛事的价值,不仅在记分牌的定格瞬间,而在于凝聚城市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记忆——这恰是文旅融合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一张球票开启的,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密码。
(徐康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