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党员的初心故事|当年写下血书的他,从战场到社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 通讯员周晴报道:“‘共产党员跟我上’,是我那个年代最常听见的口号。”说这话时,阳光洒在段海如老人的身上,他胸前的党员徽章闪闪发光。
22岁那年,段海如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写下血书,主动申请踏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如今,69岁的他,担任着吉安市吉州区北门街道天龙花园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为小区的和谐安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当年一纸血书写尽赤子忠诚,如今一方小区见证老兵热忱,从少年壮志到满头白发,段海如以47年的矢志不渝,书写出一张老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
军旅生涯铸就坚韧品格
1976年,段海如穿上军装,成为福州军区29军的一名战士。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写下血书,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被分配到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8团。1979年春节前夕,段海如和战友们吃过年夜饭,就向战区开进,进行临战训练、熟悉地形、研究战法,同时学习越语。“年夜饭吃完,开始剃光头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我的生命属于党,属于国家。”回忆起那段时光,段海如感慨地说,“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我去打仗。我脑子里想的是,只有英勇杀敌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的生命,才能报效党,报效国家,见到亲人。”
1979年2月17日凌晨,总攻开始。段海如和战友们对的敌人是越军346师的两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营,敌人依托八达岭、八姑岭等诸多高地布防。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山地坡度较陡,山上植被茂密。敌人在前沿阵地修建了“A”字形工事,构筑了环形防御体系,仅八姑岭一处阵地上就有70多个火力点,还设置了大量地雷、铁丝、陷阱等障碍。
段海如和战友们避开敌军防御重点,选择兵力、工事都比较薄弱的八姑岭东侧发起主攻。在我军强有力的进攻下,八姑岭的战斗取得了胜利。
入越作战的整整28天里,段海如与战友们没有刷过牙洗过澡、换过衣服,饿了就以芭蕉根、野果充饥,困了就趴在潮湿的地面打个盹。目睹战友在身边一个接一个倒下,他丝毫没有动摇英勇杀敌的决心和意志。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
这段经历,在他身上刻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印记,也铸就了他一生的精神底色。
▲段海如以47年的矢志不渝,书写出一张老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摄|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
社区治理彰显为民情怀
2016年退休后,段海如来到吉州区北门社区报到。当时天龙花园小区物业瘫痪、环境脏乱,急需一名能力出众的管理人才,社区书记葛桂兰找到他说明情况时,段海如脑海中又响起那句“共产党员跟我上”的铿锵口号。于是,他二话不说挑起了这个重担。
由于事事都讲究以身作则,一身正气的段海如被推选为天龙小区业委会主任。面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违章搭建等问题,他带着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协调多个部门,不仅成功引进新物业,为小区建设争取赞助费4.3万元,还新建了20个电动车棚,拆除违章建筑10余处,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消防通道堵塞问题。如今的天龙小区里,崭新的健身器材、整齐的绿化带、干净的楼道,处处镌刻着他奔波的足迹。
在工作之余,段海如经常带领小区志愿者、义务巡防队在小区进行宣传和巡防,提醒大家小心火烛、注意安全。同时,积极团结小区里的退役军人,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邻居们都喜欢叫我老段,老兵也都称我为‘老班长’,我感到很亲切。”段海如说。
“段主任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随时都能找到他。”居民肖雯记得,有一次台风天气,段海如带着党员突击队连夜排查隐患,冒雨疏通排水管道,确保了小区安全度汛。“退伍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段海如说。
红色宣讲浸润时代新人
作为吉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庐陵老兵宣讲团”的一分子,段海如常带着泛黄的战场日记走进机关、校园,带着听众们回首当年的烽火岁月,为大家讲述他不懈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
“这个高地叫八姑岭高地,那场攻坚战整整持续了6个小时”“当时我们连队伤亡很大,但没有人退缩”“如果要问我为什么选择忠诚和坚守,因为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冲锋在前、牺牲在前的行动,是我们的忠诚和本分”……一句句“金句”,浓缩着这位老兵对人生的感悟、对信仰的追求。自2021年加入“北门街道老兵宣讲团”以来,他已开展30余场红色宣讲活动,成为传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典范。
从战场到社区,从军人到业委会主任,段海如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47年前入党宣誓时,我就许下初心不变,永远冲锋在前的壮志豪言。战场上的冲锋是保家卫国,社区里的奔走是为民解忧,几十年过去了,我要自豪地说,我拼搏过、奋斗过、奉献过!”段海如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轻轻抚摸胸前的党员徽章,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