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学子于草山问策兴生态 力行调研绘新图

2025-07-14 11:31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贾宁宁 简丽君)为引导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厚植乡土情怀、在服务奉献中砥砺责任担当。近日,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服务团赴上犹县双溪乡草山,开展以“调研生态旅游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系统摸清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双溪草山坐落于赣州市上犹县双溪乡,面积达3.9万亩,海拔1333.3米,是一个天然大草场。这里草质优良、雨水充沛、气候独特,四季景色各异,在赣南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双溪草山凭借其壮丽的高山草甸风光迅速“出圈”,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打卡胜地。

    凌晨5时,晨雾氤氲,草山还沉浸在青灰色的薄纱里,实践队成员的身影已活跃在山间。他们背着行囊,脚步轻快地踏上松软的草甸。“哇!空气里都是青草味儿,好清新!”刚抵达,就有队员忍不住深吸一口山间的清冽,发出由衷赞叹。
    于草山之巅,团队成员手持问卷和访谈提纲,穿梭在陆续抵达的游客之间。调研中,游客们对草山风光的赞美不绝于耳:“日出太震撼了,这是我第一次看日出!”“这空气,值了!城市里可呼吸不到!”
    然而,兴奋畅快之余,一些“小烦恼”也随之出现:“风景是真好,就是找垃圾桶跟捉迷藏似的!你看,包装袋、矿泉水瓶,太煞风景了!”一位带着相机的年轻游客指着不远处的垃圾皱起了眉头。
    “哎呀,爬到山顶想‘方便’一下,找厕所可费劲了!能不能多设几个指示牌,或者在山腰、山顶多建一两个卫生间?”一位气喘吁吁的中年游客擦着汗提议。
    “吭哧吭哧爬上来,除了风景还是风景,有点单调。山顶要能搞点特色小体验就好了,看完日出干等着也无聊。”结伴的大学生眼神中带着小小失落。
    这些带着温度的反馈,引发了团队成员的思考:守护草山纯净刻不容缓——需让垃圾桶精准“长”在游客高频需求点,设计显眼友好;合理增设卫生间并清晰标识,化解“方便”难题;丰富山顶业态,引入小而美的项目,注重体验,优化服务,留住游客的人,更留住游客的心;还要强化安全措施,在山顶两侧增加护栏等设施,守住安全底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擦亮草山“金字招牌”,让好风景带来好体验,关键在于平衡生态保护与游客需求,实现硬件优化与软性引导并重。

    调研收官,在筑峰顶,头顶是湛蓝的天幕与游走的白云,环顾是绵延的青山与如画的绿水,大家兴奋地举起手中的问卷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访谈笔记,将这一刻定格,也镌刻着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回应人民期待的滚烫初心!

    目光从山顶投向半山腰——高洞村正散发着别样的吸引力!团队成员惊喜地发现,这个村庄把绿色生态“玩”出了新花样:游客沉醉完草山壮阔的云海,转身就能在村里沉浸式体验采茶的乐趣、围观巧手翻飞的精妙竹艺,临走还能带上几包酸甜可口的桑果制品作伴手礼。
    嘿,这招“山上引客、山下留客”的妙棋,用“接二连三”的绿色产业链条,把“云端风景”和“人间烟火”完美串联。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慢下来、住下来,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好一幅“风景”变“钱景”、“颜值”有“产值”的共富新画卷!

    “这趟草山调研,收获满满,感触太深了!”团队成员贾宁宁动情地说道,“我们追着游客聊,仔细记录他们的喜爱和那些‘甜蜜的烦恼’。看着这片大家珍视的绿水青山,听着乡亲们的心声,我深深感到,把这些真切的发现转化为实打实的‘金点子’,守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让它永续发展、惠及更多人,正是我们青年一代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草山的蝶变之路,清晰映照着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奋斗足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理论并非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武器。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将知识智慧奉献乡土热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中国实践沃土的坚定信念和蓬勃力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