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就业服务:南昌市“流动就业之家”助力高质量就业(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的洪城街头,一辆印有“洪城就业‘职’通车”标识的服务车缓缓驶过。这辆满载岗位信息、政策指南和专业服务团队的“流动就业之家”,以“上门送岗”的主动姿态,突破传统就业服务的时空限制。自2024年启动以来,它如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串联起高校、社区、园区的“5+2就业之家”,将精准服务注入城市肌理,在车轮滚动间书写“就业服务无死角”的生动注脚。

从校园到职场:一场“无缝衔接”的护航之旅
当“流动就业之家”驶入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便化身为毕业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摆渡车”。一方面,这辆功能强大的服务车联动高校就业之家,精准对接学校的学科特色与毕业生需求,并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多样化服务。在职业指导课上,讲师深入拆解面试应答技巧,助力学子褪去简历与谈吐的青涩;在“简历门诊”前,职业指导师一对一精心打磨求职材料,帮助学生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车携手园区就业之家,获取丰富的企业资源,组织“入企参访‘职’通车”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联创电子、江西兆驰半导体等企业,沉浸式体验职场环境,将“纸上谈兵”转化为“眼见为实”。
通过高效整合高校的专业需求对接与指导服务、园区的企业资源供给,以及自身的流动服务能力,“流动就业之家”构建起“指导-对接-体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数据见证成效:578家企业与9600余名毕业生通过这一平台精准对接,119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这辆车不仅是岗位的“搬运工”,更是缩短“校园到职场”距离的“加速器”,让学子踏出校门时,已手握清晰的职业起跑线。
家门口的服务:从“跑腿”到“偶遇”的便捷革命
在县区社区广场,“流动就业之家”与社区“5+2就业之家”紧密联动,重塑居民的就业服务体验。就业之家服务专员携带便携设备摸排居民的就业意愿与需求,依托动态更新的就业数据库绘制清晰的“社区就业画像”,实现精准触达、政策解答和岗位匹配一键完成。像李阿姨这样的居民,遛弯间隙就收到了离家仅10分钟路程的超市理货员岗位信息。
“15分钟就业服务圈”因这辆车拥有了更灵活的触角。它让就业服务从“居民跑腿找服务”转变为“买菜遛弯遇服务”,在“小半径”内实现“一站式”赋能,将民生温度播撒在家门口。
城市地标间的巡游:让就业服务“无处不在”
八一广场的人流中,红谷滩金融大街的车流里,铜锣湾广场的商圈间,“流动就业之家”醒目的车身本身就是无声的宣言。短暂停靠时,它化身“即时咨询点”,为驻足的青年解读创业就业补贴政策,向求职者精准推送附近岗位,让“有需求即有服务”的信号遍传城市角落。
自2025年3月启动巡游以来,服务已惠及近5000人次,回应咨询2700余次。它不仅是“流动宣传栏”,更是就业服务“广覆盖”的象征——用“摆摊式”服务宣告:无论身处城市的哪一隅,就业服务永不缺席。
智慧中枢与服务网络:流动更精准,覆盖更紧密
支撑这辆车高效运转的,是“数字化就业之家”构建的坚实智慧底座。在教育、社保、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个汇集了海量真实就业和社保数据的动态信息池应运而生。依托这一强大的数据基石,平台实现了劳动力数据的实时归集与智能分析,其岗位匹配系统将就业服务从传统的“粗放推送”革新为“精准滴灌”。同时,通过企业用工监测、失业动态预警等关键数据分析,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清晰的“导航图”。“数字化就业之家”平台对所有求职者和企业用户提供完全免费的招聘求职服务,目前已吸引2823家企业用户入驻,4.6万名个人注册用户享受个性化岗位服务。平台通过短信精准推送岗位链接,截至当前,已累计为16.14万名求职者成功匹配推荐岗位高达33.43万次。

遍布全城的496家“5+2就业之家”网点,是流动服务车的坚实“落脚点”与有力“延伸臂”。高校、社区、园区与城市地标被巧妙串联,分散的资源与需求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服务网。车是“流动的针”,网是“扎实的底”,二者协同破除信息壁垒,让就业服务兼具灵活与精准。
车轮不停,服务不止。南昌市的“流动就业之家”,正持续优化服务、丰富内容、强化智慧赋能。它用滚动的轨迹证明:就业服务不必困于一隅。当服务主动走向人群,当精准对接取代盲目搜寻,“家门口的就业保障”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