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北上抗日英魂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 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25-07-21 17:41 阅读
大江新闻

七月的怀玉山,松涛裹挟着烽火记忆。2025年7月3日至7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实践队的6名队员,在指导教师罗盼琪、李梦芸的带领下,循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在玉山县的红色土地上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实践队紧扣红色文化主线,追溯抗战历史脉络,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时代光芒。

一、“学”思践悟:于史料烽烟中寻抗战初心

实践队以“线上筑基+线下溯源”的方式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抗战精神溯源之旅。队员们依托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开展线上研学,系统梳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轨迹,尤其对1935年方志敏在玉山地区领导游击战争的史实有了深刻了解。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实地探访中,一件件镌刻着岁月痕迹的文物将那段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娓娓道来,在“先遣队行动路线图”前,队员们细细追溯抗战历程,直观地感受到了先遣队“孤军深入、辗转千里”的不易,也深刻理解了“宣传抗日主张、策应中央转移”的战略意义。

二、“讲”活故事:于红色叙事中悟抗战精神

实践队立足“青年大宣讲”的要求,创新宣讲形式,在纪念馆内开展“微宣讲”,让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故事“活”起来。队员刘敏结合展板文献,从“中央军委关于七、十两军团的指示”切入,介绍先遣队组建背景与使命,字里行间的嘱托让人触摸到那代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诚;队员郭椿旭以“马刀”为切入点开展微宣讲,将王金娣“小脚走险路、赤心映山河”的故事讲得鲜活立体,让在场师生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抗战精神结合,从细节中感触到革命年代的温度。实践队还计划将抗战故事制成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产品,用“云宣讲”的形式扩大传播范围。队员们的创意,正是“知行”实践队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三、“研”寻路径:于田野调查中探传承之道

带着“如何让抗战精神焕发时代活力”的思考,实践队围绕玉山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调研。在玉峰村,实践队与村干部、村民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当地开发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在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队与党史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开展专题研讨,围绕红色史料数字化、红色故事青年化表达、研学路线优化等23个具体问题“寻计问策”,为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传播探寻切实可行的路径。队员们还走进县委党史党建研究中心,查阅史料、搜集文献,为调研报告积累一手资料。大家表示,调研中真切感受到先遣队“誓将热血卫家国”的赤诚,更坚定了承先辈之志、化精神为行动的决心。

四、“践”行使命:以实干行动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服务,让抗战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活力。在玉峰村,队员们协助当地整理红色史料,参与红色旅游线路导览志愿服务,向游客讲述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更多人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结合玉峰村“红古绿金”四色资源,队员们为当地红色研学活动设计方案,建议将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队员们还走访脱贫户罗满堂的“旅友之家”民宿,了解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成效,用专业知识为民宿运营提出改进建议。实践队计划每年暑期组织队员赴村开展实践,形成“调研—服务—反馈—提升”的闭环模式。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次实践活动就是要引导青年在‘知’的学习中深悟伟大抗战精神,在‘行’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大家在‘行走的课堂’里实现从历史认知到行动自觉的转化。”指导教师罗盼琪总结道。下一步实践队还将继续整理实践成果,通过主题宣讲、调研报告等形式,用青春之声讲好革命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