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下|一“刀”在手
(AI制图)
朱小毛/文
乡间农作物多,都是自种自收,自给自足。
譬如瓜类,就有冬瓜、西瓜、南瓜、丝瓜、木瓜、地瓜等,据说还有填补空白的北瓜。北瓜究竟为何物?恕本人孤陋寡闻,未曾见过,只是耳闻。
豆类,就有豆角、四季豆、黄豆、绿豆、赤豆、扁豆等等。对了,刀豆,亦是其中的一种。
乡谚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见,瓜豆是果蔬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品类繁多。
儿时,对豆角、黄豆、扁豆等豆类较为偏爱,这个毫无道理,纯属个人口味,个人喜好。
对刀豆的喜爱,不在味道,而在其形状。
刀豆刀豆,顾名思义,形状似刀。
小时候,农家娃子玩耍,没有什么洋气的玩具,大抵自己就地取材,动手制作,自娱自乐。
他们手中挥舞的自制木刀木枪,活灵活现,几近逼真,让我无比羡慕。可我打小动手能力差,只能干瞪眼。玩起打仗的游戏,手里只能捏着捡来的树枝,跟在后面虚张声势,心中甚是没有底气。
那个年纪,看多了战争武打片,耳濡目染,自小有一种英雄武侠情结。伙伴们人手一把木制刀枪威风凛凛,唯独我两手空空,纵使自诩有“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本事,仍惹来同伴的哂笑。
声音大没有用,他们才不信你这些。手有刀枪,才是硬道理。
一次,见母亲从菜地里摘来好几条长长的刀豆,我灵光乍现,偷偷拿了一条,仿佛揣了一把刀,跑将出去找同伴耍去了。
一“刀”在手,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武器,有底气理直气壮地和同伴玩起“拼刺刀”的游戏。
两军交战,你砍我一“刀”,我刺你一“刀”;我劈你一“刀”,你挡我一下。如此刀来刀往,刀起刀落,刀光剑影……交锋中,我闪展腾挪,尽量避开对方锋芒,只可惜别人的刀哪怕是木刀,比我这刀豆的“刀”仍要坚硬牢固得多,砍得我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短兵相接,几个回合下来,我丢盔弃甲,铩羽而归。作为“刀”的原型——刀豆,也已身首异处四分五裂,稀里哗啦惨不忍睹。
父母种的一条刀豆,好端端的,在我手里算是彻底毁了。
回到家,我哭丧着脸,向母亲诉说心中的委屈。本想从大人那儿得到些许的安慰,哪承想,母亲问清原委后,非但没有博得她的共情,反而招来一顿斥责:
“你个剁头的,这样不惜世物(不爱惜东西)……”骂得我抱头鼠窜,稍迟一点,爆栗子就要在脑门上轰然炸响。
真是少不更事,自讨没趣,“刀刀”扎心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