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学生溺亡涉事矿企3人被抓,多所高校发出紧急通知

2025-07-24 21:30 阅读
第一财经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据新华社7月23日晚间报道,当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24日晚间,据中国青年报,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企业与学校已同6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

据多家媒体报道,遇难学生来自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该学院官网资料显示,学院现有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7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省岩土力学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大学-中铁九局土木类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科研基地。

其中,学院与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于2020年获批。

学院官网发布一篇报道提到,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境内,采选能力已达8.45万t/d,年产金属铜7.6万吨,金属钼6千吨,被誉为是我国铜工业的新坐标。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山选矿厂是一座现代大型选矿厂,单系列处理能力(4.2万t/d)全国最大,拥有世界功率最大的双电机驱动球磨机、世界规格最大的高压深锥浓密机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

据澎湃新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和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多年前已展开。例如在2017年8月,学院与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签订暨授牌仪式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举办。

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

据澎湃新闻,事发后,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

例如,微信公众号“北大团委”7月24日发文,就将其纳入警示案例。该文提示,出发前明确告知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务必使每一位同学了解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每日结束核查人数、健康及财物状况,做好次日安全准备。要遵守实践单位安全规定(如石油、化工、核能、电力、建筑等特殊单位参观),按要求佩戴防护装备;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做好相应防护工作,确保安全。确保队员熟知当地警方、医疗机构及实践单位联系方式。

海南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也在7月24日发文提示,要严格遵守实践单位划定的安全路线和参观区域,严禁进入非参观区域、禁止区域或标识有危险警示的区域。保持与陪同安全人员的沟通,紧跟队伍,不擅自触摸任何设备、开关、阀门或化学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号24日提示,进入厂矿、车间、实验室等区域,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参观路线。留意地面(如格栅板、湿滑处)、高空坠物、设备运转区域、化学品、高温高压等潜在危险源。绝不逾越安全警戒线。对不清楚的安全规定、不稳固的设施(如格栅板)、不合理的安排,要敢于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或确认安全。安全面前,没有“不好意思”。

此外,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实践场所的每一条规定,都不是凭空制定的。或许是曾经的血与泪,或许是反复验证的风险点,才凝结成“禁止靠近”“请勿触碰”的警示。那些看似普通的格栅板、运转的机械臂、裸露的管线,背后可能藏着足以吞噬生命的隐患。同学们在实习中,既要保持探索的热情,更要守住安全的底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好奇可以有,但不能变成"以身试险"的冲动;疏忽不能有,因为一次小小的大意,可能换来无法挽回的代价。牢记“多看、多问、少动”——不熟悉的设备绝不触碰,未允许的区域绝不踏入,不确定的操作绝不尝试。把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细节,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青春最基本的负责。

该文还提到,带队教师是学生实践中的“安全守门人”。带队实习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这份责任,重逾千斤。出发前的安全培训不能走过场,要结合实践场景讲透风险点;场地勘察不能流于形式,需蹲下来看看防护栏是否松动,低下头瞧瞧警示标识是否清晰,伸手试试应急设备是否可用。就像建筑工人要检查脚手架的每一颗螺丝,教师必须防范一切安全隐患发生,排查每一个可能“掉链子”的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身边的“安全观察员”。实践中多一句提醒,操作前多一次确认,发现违规及时制止。别让“应该没事”的侥幸,取代“必须安全”的坚守。当教师把责任扛在肩上,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坚实的依靠。

暑期出游热:研学游、参观要注意这些安全事项

又到一年暑期旅游旺季,家庭游、研学游等是7月和8月出游的主要模式。虽然大学生参观学习并不完全等同于研学游,但东北大学上述事件发生后,不少家长反馈,开始担忧研学游的安全性。有不少暑期学生团的产品也包含参观一些项目,因此如何注意暑期研学与参观安全,成为“家长圈”的热议话题。

途牛数据显示,近三周的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0%和33%,暑期境内游热门目的地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四川、云南、山东、贵州等热度位居前列。携程、同程等平台数据显示,研学游是暑期一大主流。7月和8月是不少研学机构或学校在暑期组织学生出游的高峰期,主要项目包括校园参观、博物馆游览、科技或艺术类项目的参观等。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一般旅游不同的是,研学游团队通常会有专门的老师带领,并配以专门的“押队”人员来保障学生安全。所以研学游的费用也会比较高。

在业界看来,上述东北大学6名学生的事件与研学游并不完全等同,大学生事件更多的是对接企业,而研学游一般会参观博物馆或者教学场所。但在底层逻辑上都是学生对相关项目的参观与学习,都应有安全意识与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和梳理公开信息了解到,参与研学游要注意“三查一签一联”。要查看主办资质,主动查验证照,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机构。查看人员情况,主办方应配备足额、专业、有资质的随队老师或辅导员。确认直接接触孩子的从业人员均经过审查。查看费用明细,警惕“低价陷阱”。同时,要签订规范协议,签署规范书面合同或协议,仔细阅读所有条款。联络沟通及时,出行前务必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孩子知晓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及紧急联络人方式。

“参观活动中所涉及的设施、器材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针对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应该聘请医护人员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夏季参与水上活动是很常见的,活动项目如果涉及水,则必须严防溺水事故,工作人员要有效看护,场地也需要标注警示牌等。”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分析。

意外保险也是业内人士认为要重点注意的保障项目之一。“涉及学生参观、研学等活动,都应该事先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意外保险进行购买,这是给孩子、家长、活动组织方与接待方的多方保障。”资深旅游业分析人士瞿佳认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