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宵怎能少了这盘“鲜螺”

一城烟火味,尽付唇齿间。
“老板,来盘螺蛳!”暮色如墨,浸染着新余市分宜电厂螺蛳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霓虹初上,街边店铺招牌次第亮起,引来络绎不绝的食客。随着一盘盘色泽鲜亮、香气四溢的螺蛳端上餐桌,小镇的夜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近年来,在螺蛳集市、工人俱乐部、邮局咖啡、酒吧、80年代民宿等综合业态的加持下,分宜电厂螺蛳小镇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这背后,隐藏着这片土地滚烫的“嗦哈”智慧,书写着一段由小螺蛳撬动大产业的传奇。

时针回拨到1992年,横溪村民陈长青在分宜电厂开了一家小餐馆。分宜电厂附近河水温度较高,周围稻田、河渠里的螺蛳长得又大又肥。
有一次,他试着炒了一盘野生螺蛳,端给顾客品尝。没想到,这一炒竟炒出了“新天地”,顾客赞不绝口。很快,螺蛳成了店里的招牌菜。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干脆将餐馆更名为“电厂螺蛳”。
一城烟火味,尽付唇齿间。此后的30余年间,以“电厂螺蛳”命名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新余及周边县市兴起。漫步新余街道,不经意间就能邂逅一家挂着“电厂螺蛳”招牌的餐馆,如今,仅新余市就有300余家这样的餐馆。“电厂螺蛳热”持续升温,不仅让食客大饱口福,而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了不少群众的就业问题。
自2021年始,从“电厂螺蛳”嗅到商机的分宜人大规模推行“稻螺”共养模式,以“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优势,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培育了一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我们村与江西农业大学携手完成了200亩稻螺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如今全镇稻螺共养水面有2300余亩。”分宜湖泽镇汉塘村党支部书记何炜说。为破解鲜活螺蛳运输难题,新余还配套建设了42家冷链仓储,确保螺蛳在48小时内直达长三角消费者餐桌。

2022年,一道艰难的抉择摆在分宜人面前:老分宜电厂搬迁,厂区是拆掉,还是保留?如果老厂区完全拆除,“分宜电厂螺蛳”品牌的地理标识也将就此消失,成为一个只能留存于记忆中的符号。
经过深思熟虑,在工业遗存中打造文旅新IP,成为分宜的坚定选择。2024年7月,通过对电厂旧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将螺蛳美食文化、火力发电工业文明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的电厂螺蛳小镇试营业。
走进景区,以“一轴一心五片多点”为布局的小镇,既保留电厂原有的工业风韵,又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现代旅游功能。试营业前一周,日均游客超3万人次,来分宜电厂喝啤酒、品螺蛳,成为当时街头巷尾最热的话题。
“去年国庆,我们店最高的一天营业额6万余元,打破了30多年的记录。”说到这,陈长青难掩喜悦。通过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场景化服务,景区运营后持续火爆。尤其国庆节、元旦和春节期间,各大门店常常一座难求。螺蛳小镇也因此支撑起了全县“稻螺”共养基地健康持续发展,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
景区的成功运营,让小城有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文旅融合的底气。围绕“一核两翼”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分宜县把电厂螺蛳小镇与南部“大岗山生态康养和科教基地”、北部“中国洞都、牵牛谷景区、双林夏布景区等沉浸式七仙女文化体验区”等全县12个主要景点连珠成串,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上午去大岗山越野,下午去介桥古村感受300余年的大明风华,顺便去麻博馆看看千年夏布,晚上去电厂螺蛳小镇小酌两杯,是我们游览分宜的必修课。”游客何晨辉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分宜之旅。

在今年持续一个月的端午龙舟季,“江西村舟”系列龙舟赛在分宜电厂螺蛳小镇旁的袁河昌江段上演,端午节当天,分宜电厂螺蛳小镇接待游客6.3万人次,延续了自2024年7月试营业以来的火爆。
鲜辣螺蛳香气与宝藏工业风格相映成趣,弥漫在小镇的各个角落。从“工业锈带”的文明积淀,到“城市秀带”的江西味觉,分宜“电厂螺蛳”走出新余,走向全国。
究其原因,是这盘螺蛳实力够硬,征服了食客的味蕾。食材选用分宜钤阳湖、袁河的土螺蛳,浸泡在清水中,滴上几滴香油,待螺蛳悠然“吐纳”,再精心挑选个大壳黄的,敲去尾部,反复搓洗干净。
上锅时,放入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十余种佐料,辅以各家的秘制调料。焖煮个把小时后,鲜香热辣的螺蛳便滚烫出炉。
捏起一个,轻轻一嗦,细嫩的螺蛳肉滑入口中,纯粹的辣味、鲜香的汁水在舌尖绽放,令人回味无穷。
陈长青炒螺蛳,起初只是像炒家常菜一样,一路过来,慢慢改良配方,加入花椒、白芷、八角等10种香料,形成独特的“陈氏秘制调料”,使螺蛳更加鲜香。如今,分宜电厂螺蛳已经有柠檬螺蛳、冰镇螺蛳、蒜香螺蛳等10余种不同的吃法,无论食客来自哪里,习惯什么口味,总能找到适合的一款。
一盘鲜辣的分宜电厂螺蛳,带你进入一段独特的味觉传奇;一座独具特色的工业遗址,带你走进满座酣畅的80年代味觉记忆。这,就是热辣滚烫的分宜电厂螺蛳小镇。(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