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成“免费托儿所”,家长甩手放娃引争议

2025-07-25 18:19 阅读
南方周末

暑假快要过半,各地图书馆却因一场特殊的“热闹”陷入争议。原本应是安静的阅读空间,近来频频被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外卖餐盒的碰撞声打破——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独自留在图书馆,从开馆到闭馆,成为“免费托儿所”。

衡阳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每天差不多有近100个孩子独自在馆里,家长送进来就不见踪影了。”这些孩子大多在学龄段,缺乏看管时便在阅览区奔跑叫喊,有的还会把图书当成玩具撕扯,管理员不得不时刻盯着,否则刚整理好的书架转眼就乱成一团。​

更让图书馆头疼的是衍生出的系列问题。由于馆内禁止饮食,家长们便通过外卖给孩子送餐,图书馆门口的台阶成了临时餐桌,油渍顺着地砖缝隙蔓延,工作人员不得不定期用清洁剂反复擦洗。

类似的场景正在全国多地图书馆上演。江苏扬州图书馆的公告里,列举了“书本随意丢弃、零食袋散落角落”的现象;河北易县图书馆提醒家长“勿让孩子在馆内奔跑跳动”;山东临朐县图书馆更是直接发出“拒绝不文明行为”的警告。这些公告背后,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集体困扰——当维护阅读秩序的精力被大量消耗,真正想来静心读书的读者难免受到影响。​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人认为,家长将孩子“寄存”在图书馆,本质上是把监护责任转嫁给公共空间,孩子在馆内的喧闹和破坏行为,不仅违背了图书馆的公共属性,也折射出家庭教育中规则意识的缺失。“图书馆不是游乐场,更不是无人看管的托管班,家长图省事的背后,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持这一观点的网友直言,即便工作再忙,也不能让孩子影响公共秩序。​

但也有为家长辩解的声音:“暑假双职工家庭太难了。”把孩子单独放家里担心安全,报托管班动辄每月数千元的费用难以承受,图书馆有空调、有书籍,至少能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待着,“不是家长想甩锅,而是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各地图书馆已经在尝试平衡。有的图书馆增加了周末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引导家长参与减少孩子单独逗留的情况;有的则明确了12岁以下儿童需由成人陪同入馆的规定。但在暑期托管的巨大需求面前,这些措施似乎仍显杯水车薪。​

图书馆成“免费托儿所”,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