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

2025-08-04 04:49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位居“六力”之首。提高高校思政引领力,必须把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开好,尤其要在提高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下功夫。做到这一点,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启发高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是一种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哪些中国故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这为高校思政课讲哪些中国故事明确了方向。

  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有着各民族发展融合、团结奋斗的深刻历史印记。在长期的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形成了“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的民族传统,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迈进。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留下了各种感人至深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讲好国家发展的故事,有利于激励大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实践伟力和光明前景,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讲好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的故事。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讲好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的故事,有利于坚定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激发大学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敢打敢拼、敢闯敢干的斗志。

  多方式多主体多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多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综合利用讲授式、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采取参观学习、红色研学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中国故事、了解中国故事、认同中国故事。另一方面,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传统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思政课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通过网站、网络论坛、手机APP等方式,用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多主体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讲故事的水平。既要确保教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又要接地气,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温度和热度,让大学生乐听、爱听。其次是调动大学生讲中国故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组建大学生宣讲团,举办中国故事主题展、漫画展、舞台剧演出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备课、备展、备演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在宣讲、展演过程中以朋辈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认同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故事。再次是邀请各级领导干部、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英雄人物、大国工匠、杰出校友讲中国故事,讲述他们参与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悟,激励大学生把爱国情、报国志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

  多视角讲好中国故事。首先从历史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要洞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从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挖掘中国故事,让学生在宏阔的历史视野中体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其次要从比较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要纵横比较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比较中国和外国现阶段发展的态势,在比较中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最后要从批判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要客观理性分析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挫折,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全盘西化、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要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进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肖扬伟 蓝桔周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SZ232004)、江西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课题(JXJG-23-14-10)、赣南师范大学重点招标课题“‘两个结合’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