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人大:“小站点”释放“大能量”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万载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为支点,通过“工作站+”模式推动履职场景迭代升级,让小站点成为集民意收集、监督落实、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基层民主实践综合体,探索出一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路径。
“工作站+代表小组”:提升履职精准度
按照“区域全覆盖、代表全参与”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7个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组建市人大代表小组6个、县人大代表小组17个,通过“固定站点+流动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
代表小组以工作站为阵地,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强作风、促发展、争先进、人大代表展风采”主题实践活动中,岭东乡代表小组对集镇管理情况开展调研,深入集镇个体户和居民进行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集镇道路交通秩序、垃圾清运、农贸市场运行等情况,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现场提出建议,督促社区工作人员立即整改,以实际行动共促集镇换新颜、展新貌。
代表小组还建立“问题清单-交办清单-反馈清单”闭环机制。在新能源车充电和停放工作中,代表小组通过工作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6条,形成《关于合理规划新能源车充电桩和电动车停放的建议》,推动加装194个充电棚,改造43个充电棚,新增约2370个充电位。
“工作站+民生实事”:点亮群众微心愿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始终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将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高村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活动时,了解到各村村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需求十分迫切。代表们迅速行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田间地头,摸排各村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将设施老化、损毁、淤塞等一并列入问题清单。同时,还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的跟踪监督,基层人大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聚焦群众反映最突出、受益最直接的水渠点位进行维修,每天到施工现场察看,提出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60余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集中维修管护,预计2000余名群众直接受益,让民生实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工作站+基层治理”:绘就共治“同心圆”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充分发挥代表扎根基层的优势,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的“前哨站”。代表们主动融入村社区,担任网格员或民情监督员,及时了解动态和群众诉求,协助解决矛盾纠纷、推进重点工作。
在茭湖乡茭湖村,一名村民到代表联络工作站反映,工程老板聘请十几名村民对茭湖段公路进行养护,但至今未结清工钱。张强代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司法所人员安抚村民情绪,并与工程老板沟通,最终工程老板答应会尽快结清工钱。经多次跟踪了解,目前工程老板已全部结清了拖欠的工钱。此外,代表们定期走访网格,收集社情民意,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推动解决停车难、飞线充电等治理顽疾。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模式的实践,不仅拓展了代表履职的深度与广度,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随着“工作站+”模式的持续深化,这个承载民意的“小站点”,必将释放更大能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民生福祉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唐红艳 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