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执笔绘青山!江西农业大学学子暑期实践交出“生态+人文”双答卷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国家公园全国青年学校——2025青年社会实践”江西片区活动于7月21日至28日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圆满举行。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乡冶”实践团学子与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组成联合实践团,聚焦“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三大核心,开展为期7天的深度实践,为探索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路径贡献青春智慧。
深度调研:深入调研,丈量青山发展脉搏

实践团成员在桐木关前合影
实践团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足迹遍及西坑、桐木关、篁村、岑源、篁碧畲族乡、王村等近十个村落。成员们沉浸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与生态科普,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走访、手绘记录、主题视频拍摄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40余户村民入户访谈、6场政企民多方座谈会,累计收集一手资料20余万字,此行旨在全面了解当地生态保护成效、自然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剖析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的现状与发展挑战,探索绿色治理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调研成果最终将整合形成综合报告及宣传素材。
“学生们很认真,问得很细,对我们这里的茶叶、竹林、生态保护情况都特别感兴趣,”篁村村民李大爷评价道,“他们的到来,也让我们更意识到保护好家门口这片青山绿水的重要性。”

实践团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调研合照
生态科普,巧手传递绿色理念
实践期间,团队积极丰富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资源。成员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开展了“树叶拼贴画制作”和“生态科普讲座”活动。他们利用收集的各类叶片进行艺术拼贴创作,并将这些充满自然气息的作品巧妙应用于传统团扇装饰,实现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在后续走访中,团队将精心手绘的科普团扇赠予当地村民,生动传递生态保护理念,让自然之韵与人文之美在社区中流淌。

同学们在自制团扇工作坊合影
文创赋能,激活在地文化新活力
基于深入调研发现的当地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实践团结合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将武夷山的茶文化、自然生态及古道历史元素融入设计,创作出系列特色文创成果。
“茶马古道”茶叶包装:巧妙融合茶马古商道元素,宣传并提升当地茶叶品牌文化价值;“手绘武夷”系列(风景扇、笔记本、植物标签、贴纸):生动展现山水风光与生态多样性,兼具艺术欣赏与科普教育功能;定制环保帆布袋:印制特色武夷图案,传递环保理念与文化认同;“武夷印象”表情包:运用地方特色元素和网络语言,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与推广当地文化。
“这些文创设计既有想法又接地气,特别是植物系列文创和风景扇,抓住了我们武夷山的特色,为我们的文旅融合和特色产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启发,非常欢迎高校学子的创意火花。”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江西片区工作人员评价道。这些成果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转化与文化的现代表达,为当地文旅深度融合与特色产品开发提供了新视角和可行方案。收到团扇的岑源村村民李奶奶笑着说:“这扇子好看又实用,上面的画儿都是咱山里的树叶花草,娃娃们讲保护林子、保护动物的道理,用这种方式,我们老辈人也听得懂、记得住!”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交谈

实践团成员设计并手绘的“武夷”团扇
寻访红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
实践团专程探访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夷山分校旧址。聆听昔日教师讲述往事,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在物资匮乏年代,青年师生们在崇山峻岭间挥洒汗水、求知建业的磅礴力量。这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当代学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旧址的一位工作人员深情地说:“每年都有江西农业大学的同学专程过来参观拜访,风雨无阻。今年是农大120周年校庆,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在这片土地上寻根溯源,聆听历史,特别欣慰。”
红色寻根,赓续革命信仰之光
实践团成员还前往铅山县石塘古镇,开展“红色走读”主题活动。在石塘新四军整编纪念馆,成员们通过沉浸式参观,进一步重温历史。珍贵的革命文物、生动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文字记载,再现了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坚守信仰的烽火岁月。驻足凝视战士用过的军帽、草鞋等实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创业之艰与理想信念之坚。

此次武夷山之行,江农学子不仅用脚步丈量了国家公园的生态肌理,用创意激活了在地文化的生命力,更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