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机电职院“逐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探索乡村振兴密码

2025-08-05 15:36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罗钰玮、林佳雪、山海文)在江西铜鼓县东浒村,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逐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正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捕捉蝶变,深入探寻这个湘赣边界小山村产业振兴的“通关密码”。

  踏入黄精种植示范基地,一株株黄精舒展枝叶,饱满的花苞蓄势待发,很难想象这是基地负责人口中“闲置了十年的荒地”。负责人黝黑的脸上漾起笑容,手指着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几年前,这片100亩的坡地因光照不足,种啥啥不成。但黄精是典型的耐阴植物,就喜欢这种湿润、凉爽的环境。”他蹲下身,拨开一片叶子,露出底下的块茎。

  近年来,铜鼓县出台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黄精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方向指引。东浒村敏锐抓住机遇,成立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将荒地科学改造为标准化种植区,让“废地”蜕变成了“宝地”。

  “县里不仅给政策资金,还派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定期检测土壤和叶片,确保种出的黄精皂苷含量高、品质过硬。”负责人展望未来,等这批黄精采收,经“九蒸九晒”加工,通过检验贴上“富硒铜鼓黄精”地理标志,价值还能再提升。

  穿过蜿蜒山路,实践队抵达被苍翠笼罩的茶山红豆杉森林小镇。抬头望去,高大挺拔的南方红豆杉与古老的青钱柳枝丫交错,织成一片深邃宁静的绿色穹顶。“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技术员向队员们介绍其巨大生态价值。他解释道,森林小镇开发严格遵循保护优先原则,通过生态观光、科普研学、森林康养等项目,将这片“天然氧吧”的巨大生态价值,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绿色银行”。

  午后的东浒村飘着米香。车间内,细腻的米粉从机器里涌出来,像瀑布似的落进分拣框,师傅们眼疾手快地挑出不合格的碎粉。

  在师傅指导下,队员们体验了浸泡、粉碎、蒸煮、成型、晾晒等工序。“机械化提升了效率,但关键环节仍需经验把控。”负责人介绍,工厂保留古法工艺精髓,引入现代设备提升效率与卫生标准。如今,米粉厂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东浒米粉”香飘更远。小小一碗米粉,既承载乡愁记忆,又在创新发展中成了促进增收的“致富粉”。

  到村第一天,队员们就被村口千年古樟吸引。“千年古樟以前只是一棵树,现在成‘股东’了。”东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袁老师笑着说。2018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了东浒村的“转折点”。

  袁老师带着队员们探访古祠堂、千年古樟、古道观等处,感受浓厚的“五古”文化氛围。“这些‘五古资源’以前就是摆在那儿的老物件。改革后,村里给它们估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资源入股江西东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在每年都能分红。”东浒村集体产业创新,让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袁老师带着队员穿行于水坝上,“以前没人管的小池塘,现在成了亲子戏水区;荒草丛生的沟渠,变成了漂流带。”

  在记录东浒村产业蝶变的过程中,江西机电职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们积极链接自身专业,专注操控无人机。轻盈的机身掠过镜头掠过郁郁葱葱的红豆杉林海、生机盎然的黄精基地、古樟虬枝掩映的村落及浪花飞溅的漂流河道,将东浒的生态之美与产业活力尽收“镜”底。

  “我们在为东浒村制作特别的礼物。”队员们向围观村民介绍,“用无人机拍摄高清全景影像,后期会制作成可‘云’游览的全景漫游和生动的旅游宣传片。”队长王泽泉补充:“我们用专业所学,为东浒的绿水青山插上‘云’翅膀,让更远方的人们领略这里的独特魅力!”

  夕阳西下,队员们在千年古樟下集结。虬枝如铁的苍劲古树默然伫立,见证着湘赣边界这个小山村的沧桑巨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画卷,正在青山碧水间磅礴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