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菜农专线”传递“民生温度”
8月3日5时,天蒙蒙亮。宜春市袁州区渥江镇石背村的一处菜地里,56岁的村民李军胜正弓着腰忙碌着。他手脚麻利地将新鲜果蔬装进竹筐,脸上的笑容比晨光还要明亮。“自从13路公交车通到村口,卖菜再也不用摸黑赶路了。”直起腰擦汗时,他的声音里满是轻快,“以前得挑着扁担走上十几里路才能搭上公交车,现在家门口就能坐车。夏天车里还有空调,舒坦得很!”(8月6日《江西日报》详见→晨光里的“菜农专线”)
对菜农而言,越是新鲜的蔬菜,越能受到消费者青睐,越能卖出个好的价格。“菜农专线”不仅实现了菜农乘坐公交进城卖菜,节省菜农出行时间和成本,还能让城市居民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价廉的本地蔬菜,真正实现了“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这趟被村民们亲切唤作“菜农专线”的13路公交,已默默坚守了15个年头。石背村近百户菜农常年凌晨就要进城卖菜,从前,摸黑赶路、辗转换乘、肩挑手扛是他们的常态。为此,宜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特意把站点延伸到了村口,每天6时30分,公交车都会准时从石背村上元公交站出发。在这28公里的路程上,它早已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成了连通地头与市场的“菜农专线”,更是党心与民心的“连心桥”。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城市地区都相继开通了类似的运输专线,为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被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为农民打开了蔬菜瓜果的广阔销路;浙江温州开通了“助农扶农专线”,通过改装公交内部结构,让菜农与乘客和谐共处;安徽六安设立的“菜农专线”,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之间的无缝对接……
“菜农专线”,是公共服务的改善,更是对民生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响应。一方面,公交公司要结合菜农的出行习惯及市场分布情况,优化线路布局,不断提升专线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对专线司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菜农公交”能够安全、高效运行。
“菜农专线”,一头连着农户的生计,一头连着城市的餐桌,传递着“民生温度”。“菜农专线”的开通只是富民路上的一个起点,我们期待更多新的便民惠民的有益探索,也期待更多农村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
(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