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 这个镇的“网红经济”真带劲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干塘摸鱼”直播活动,让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成了“网红村”。短短几天,活动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及旅游收入超200万元。
直播带货助农增收致富
“朋友们,这个田螺有两种口味,一款香辣,一款麻辣,是我们‘辣都’萍乡的特色产品。”
“29.9元到手3袋,来,上链接。”
…………
直播间里,短短2分钟,1.6万包田螺便被抢购一空。这场由“三农”领域头部主播与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文敏携手打造的“干塘摸鱼”直播活动,不仅吸引了日均3000人次的游客到访,更带动田螺、藤茶等农特产品及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总收入超200万元,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万元。
这场活动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麻山镇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
电商激活产业“造血”功能
“家人们,这筐是刚摘的苦瓜,非常新鲜……”镜头前,文敏举着苦瓜走进瓜棚,身后是苦瓜种植基地,弹幕瞬间被“下单”“支持”刷屏。
在麻山镇,这样的“云端带货”早已不是新鲜事。横岗村是当地有名的“菜篮子”“果园子”,但因为地处偏僻、销路不畅,很多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2023年,文敏尝试抖音直播卖板栗,成功扛起“村播”大旗。如今,在他的带动下,麻山镇其他村的党支部书记纷纷加入电商助农行列。为整合资源,麻山镇14个村集体联合成立萍乡幸之福农旅公司,把分散的农货汇聚到“云端大市场”。截至目前,已通过相关直播活动带动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超700万元。
“我们不仅要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更要努力让村民增收致富。”文敏充满信心地说。
发展成果反哺乡风文明
客流高峰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直播活动期间,村民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镇村两级携手维护秩序,随处可见的“红马甲”,为游客提供免费矿泉水,为车辆引路。这些志愿者中,既有主动前来帮忙的村民,也有放假赶回来的大学生,更有可敬的老党员……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内涵。
“作为老党员,我也想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身披红马甲的老党员赖美兰乐呵呵地说。
“给游客发放矿泉水、指路,我挺开心的。”在赣州上大学的周可一放假就加入志愿队伍。
这些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正是麻山镇“党群共治”理念的鲜活注脚。从单打独斗到村村联营,从传统种养到“云端带货”,该镇以“网红经济”为切口,书写了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基层治理润物无声、乡风文明向上向善的生动篇章。
刘珂璇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