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校庆募捐设置万元KPI?校友情谊岂能明码标价
母校校庆,本是校友共叙情谊的温暖时刻,可近日信阳师范大学一则“千班万元”捐赠倡议,却让这份情谊蒙上几分尴尬色彩。信阳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在该捐赠倡议中提到,“以毕业班级为单位,由各毕业班级联络人向所在班级校友发布捐赠倡议,自愿开展捐赠,对有意向的毕业班级,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

倡议白纸黑字写着“自愿捐赠”,可紧随其后便赫然提出“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此话一出,真是让人心生反感,“自愿”二字,原来还自带硬性KPI?“自愿”的糖衣之下,裹着“万元起步”的硬指标,如此“自愿”实属罕见,倒像是给“自愿”这个词重新下了定义。
高校倡议校友捐赠,用以反哺教育发展,本是美事一桩。可如此明确设定“班级万元起步”的捐赠目标,实在有些“吃相难看”。信阳师范大学此番操作,无异于在温情脉脉的校庆请柬背面,明晃晃标注了“最低消费”门槛。
倡议中“重拾青春炽热初心”的呼唤,遭遇冰冷的“万元”标价,其反差之大,令温情顿失。母校之于校友,本应是青春记忆的港湾、精神滋养的沃土。而当“班级捐赠不低于一万元”这般赤裸裸的“份子钱”标准跃然纸上,母校的形象在部分校友心中,已悄然异化为一个催缴份子钱的“远房亲戚”。
校友对母校的赤子之心,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所能衡量。这份情谊,是青春记忆的沉淀。而捐赠行为的本质,正是这种深沉情意的自然流露与物质载体。校方真正该做的,是精心呵护这份纯粹心意,而非用数字标尺去丈量、用硬性指标去催逼。
情谊无价,母校的品格更不应被明码标价。据媒体报道,8月6日,信阳师范大学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已发布声明致歉并称已叫停此项捐赠工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须知,若因一场急功近利的募捐活动寒了万千学子的心,那才是对校庆初衷最彻底的讽刺。
(李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