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谨防中暑
□南昌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钦俦
夏天天气炎热,特别是气温超过37度时,如果空气潮湿、通风不良,长时间进行体力活动,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会引起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烦渴、无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这在临床上叫中暑。根据中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称为热射病。热射病是致命性急诊,须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为了防止中暑,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在烈日下作业和活动
可选择早晨和傍晚后作业和活动,尽量不要在10点至16点长时间待在室外,这一时段是夏季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外出要戴防晒帽,穿透气性好的外衣,这样不仅可防止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人体,而且有利于散热。老年人建议只在早晨和晚上进行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每日饮水保证在1500~2000毫升,这样可保证体液的平衡,以免脱水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出汗多的朋友们也可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丢失的钠、钾、氯离子,不要吃含咖啡及酒精的饮料(会加重脱水)。老年人饮水要做到少量多次,最好勿饮冰水。
饮食宜清淡,保证营养和能量的摄入
天气炎热,消化功能会打折扣,因此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此外,由于夏季人体基础代谢增强,消耗的能量增多,因此营养和能量的摄入要保证,比如牛奶、鸡蛋、鱼虾、鸡鸭、瘦肉等优质蛋白质食物要充足。另外绿色蔬菜,瓜果类(如西瓜、冬瓜、苦瓜、丝瓜等)蔬果,绿豆,豆制品等要充足,这些果蔬不仅能清热利尿解暑,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补充营养,防止便秘。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基础代谢增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工作负荷会加重,当重要脏器代偿功能增加至不能耐受程度时,血压、电解质,甚至心肺肾功能均可能发生紊乱,超负荷工作的重要脏器有可能“罢工”,此时心脑血管事件即发生了。因此盛夏千万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中老年人遇事要量力而行。
慢病患者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盛夏要坚持监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由于气温高,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体表组织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压有可能较冬春季有所下降,这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些降压药剂量,但患者一般不可停用降压药。
发生中暑的处理方法
发生了中暑,不要惊慌。首先要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上衣,将湿冷毛巾或冰袋置于患者前额、腋窝或腹股沟处以降温。口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少量多次补充冷开水或淡盐水。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经以上处理大都可以好转。而一旦出现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温升高,可以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