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足口病

2025-08-07 11:59 阅读
江西卫生健康报

  □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护士 陶文文

  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很多家长对于手足口病并不陌生,即使自家宝宝没有得过,或许也听说过朋友家、亲戚家宝宝有过患病经历,对发热、疱疹、食欲欠佳等症状有一定的了解。

  暑期的到来,省内外旅游、聚会等活动增多,人群流动性加大,加上气温逐渐上升,手足口病传播风险随之上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手足口病这种在夏季高发的疾病,学会如何有效预防,守护孩子健康。

  一、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疱疹、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既往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A-71型(EV-A71)为主。目前柯萨奇病毒A6型(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而EV-A71仍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在家庭和学校引起聚集性发病。

  二、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注意,感染CVA6、CVA10的少部分患者在病后2-4周可能会出现脱甲症状。

  由于口腔内疱疹的破溃产生疼痛,宝宝会有食欲下降的表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局部会有小的溃疡产生,而手掌、足底出现的皮疹并不会出现破溃现象,而是发病7~10天后完全被吸收,局部不结痂也不会留疤。

  不同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感觉不同,有些会伴有刺痒感或是痛感,但是也无需过多处理,局部冰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感。

  三、预防措施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的第一周是传播性最强的,但是患者经过呼吸道排毒的时间可长达2~3周,经过粪便的传播甚至可长达1~2月。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勤洗手、做好隔离和消毒!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果身边有明确的患病者,要避免与患病者亲密接触,不要拥抱、亲吻、分享玩具等。同时也避免接触患病者的餐具、洗漱用品等,从而减轻传播风险。

  注意卫生:从公共场所回来后,要及时洗手,尤其在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一定要做好卫生防护。

  预防接种:能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大部分是轻型的,但也有少部分能引起重症,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建议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疫苗。目前手足口疫苗针对的是EV71病毒导致的重症,能够极大降低感染风险,以及感染程度。手足口疫苗接种程序:6月龄-5岁可接种,一共两剂,间隔最少1个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