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发展新高度:九江以“低空经济+智慧城市”双轮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者:陈凤凤、沈静、陈小凤、胡莎莎、黄紫阳、张志懿(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当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此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战略地位空前凸显。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创新装备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将江西作为重点布局的先进制造业装备之一,为我省及九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先导的战略指引。
对于地处长江带重要节点、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九江而言,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城市未来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主动权的“必答题”,将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以“双轮驱动”模式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九江实现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路径,更是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内在要求。
先行探索:共青城“五位一体”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九江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并非从零起步,尤其是在共青城市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全市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共青城的核心是成功构建了“智库+基金+园区+研究院+中试基地”的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系统。这一模式超越了传统的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良性循环的产业培育机制。其中,“智库”联合国家级科研提供力量设计;总规模50亿元的市级产业引导基金提供关键金融“活水”;“园区”作为物理载体促进产业链集聚;高校资源的“研究院”构筑产学研创新链条;“中试基地”则打通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这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产业培育方法论,为九江市全面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信心和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九江市已初步形成了“制造+应用”双轮驱动的闭环。如果说共青城聚焦无人机整机、飞控系统等核心硬件,打造致力于低空经济的“装备部”;那么湖口县则以“应用牵引”,探索出“无人机+智能机巢+云平台”的自动化服务新路径,在水利、环保、应急等十大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这一格局深刻揭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本土的应用场景,高端制造将是无源之水;没有强大的本土制造支撑,应用服务将受制于人。湖口县的实践,为共青城的无人机制造业创造了稳定、庞大的本地市场需求,也为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九江市“9610”制造业行动计划提供了最直接的融合切入点。这种“本地制造、本地应用”的内循环,是低空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相互赋能的最佳体现。
现实挑战:从“点上开花”到“全面起势”的关键障碍
尽管共青城模式点燃了星星之火,但要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燎原之势,九江市仍面临着产业配置和基础支撑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是产业基础与资源错配的现实陷入困境。九江市各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将共青城的成功模式简单复制到其他县区,是一种罔顾现实的“一刀切”思维,注定难以成功。例如,对于德安县这样的传统制造业重镇,重点是如何利用低空技术赋能纺织、装备制造等存量优势产业;对于都昌县这样的农业主导型地区,面临着大力发展“低空+现代农业”;对于庐山市这样的文旅资源富集区,价值在于创造“低空+文旅”消费新业态。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二是基础设施与核心要素的通用短板。从全市范围看,一个由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无人机起降点和充电桩组成的物理基础网络尚未建成;覆盖低空的5G-A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统一的数字空管平台仍是空白;无人机、飞控算法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以及在电池、芯片、高端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本地配套能力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根本性瓶颈。
协同发展:赋能“9610”行动计划的路径与建议
为破解上述瓶颈,推动九江市低空经济从“先行探索”迈向“全面起势”,并有效赋能“9610”制造业行动计划,建议从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和要素支撑三个维度系统发力,实施一揽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首先,建议成立市级高位协调机制,实现“全市一盘棋”。建议成立“九江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编制《九江市低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25—2035年)》,向上对接国家与省级相关战略,横向对接“9610”行动计划,向下指导各县(市、区)实施方案。
其次,实施“一核多点、全域成网”的差异化产业布局。摒弃“一刀切”模式,依据各县(市、区)资源禀赋,构建功能互补的全市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共青城市定位为全市研发制造核心区和创新高地;将湖口县打造成产业应用服务示范区和运营总部基地;推动德安县传统产业升级融合先导区;支持都昌县建设现代农业与生态服务样板区;引导庐山市打造低空文旅与消费新业态体验区;将中心城区定位为城市空中交通(UAM)与智慧物流试验区。通过差异化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良好的发展网络。
最后,强化全方位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围绕基础设施、人才和市场培育三大关键环节,落实精准支撑。启动“九江市低空新基建行动计划”,将相关设施纳入全市新基建总体布局,并积极利用专项债券、PPP等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运作,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初创企业。同时,由市级层面牵头,整合龙头企业与本地高校资源,成立“九江市低空经济产教融合联盟”,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设定制化课程、设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大规模培养产业急需的技能型和研发型人才。设立“低空+”示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低空+长江大保护”“低空+航空医疗优先”“低空+智慧庐山”等具有社会作用和产业作用的示范项目,以政府培育市场、本地产业链的成熟与壮大。
结语
发展低空经济、建设智慧城市,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九江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面对新浪潮产业变革的浪潮,九江市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和更实的步伐,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智慧”的翅膀插上经济的“引擎”,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繁荣的“长江明珠”必将腾空而起,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飞”出属于自己的新高度。
【本文为“2025年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般课题”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5YB029(课题组组长:陈凤凤,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副教授;课题组成员:沈静,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助教;陈小凤,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讲师;胡莎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助教;黄紫阳,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助教;张志懿,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江西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N].《人民日报》, 2024-10-1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Z]. 2021-02-24.
[3]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Z].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Z]. 2024-03-12.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660号[Z]. 2024-05-14.
[6]新华网.向天再造共青城——共青城市抢抓机遇发展低空经济[EB/OL]. 2024-12-20.
[7]湖口县人民政府.三大攻坚行动| 低空经济赋能智慧湖口治理“科技范”[EB/OL].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