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幅恢宏的壮美画卷

2025-08-07 17:28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文/李兴盛

山因水而传神,水依山而成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大地上美丽的景色,让人们心生敬畏。陈谨之的报告文学《国家公园》像一幅恢宏的壮美画卷,随着书一页页打开,我的心被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

本书以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为主线,书写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诞生到胡先骕建设庐山植物园想法的萌生,从陈焕镛等人大代表提交92号议案到正式设立国家公园以及到当下发展的历程。全书分为“奠基者的视野”“山河在胸”“大国脚印”“国宝档案”“国家样板”“河海当歌”六个章节,从六个视角描绘国家公园,锦绣河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作者从浩瀚如烟的史料中,提纲挈领,为我们找寻国家公园的历史坐标和发展脉络。1934年,在科学事业初创的艰难岁月里,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等学者选址庐山芦林湖畔,创建了庐山森林植物园,这是中国第一座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植物园,在我国植物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44年3月,胡先骕提交了“设立经济植物研究所及中央植物园案”,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建立国家植物园的正式提议。此后,国家植物园的建设不断向前。纵观国外历史,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皇家国家公园并称世界上最早的三大国家公园。借鉴世界经验,国内自然保护发展的步子更快更稳。2022年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一个连接着人与大自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神奇空间的地方,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照耀和引领着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壮大。

国家公园的建立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作者用宏大叙事、以点及面的方法,以简洁明了、自然流畅的文字,给我们梳理出国家公园设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一目了然。1956年科学巨匠陈焕镛等五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92号议案,改变了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历史进程。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绘就了展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珍贵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

大自然之美,宛如一首生命之歌,展现着它的神秘与深邃,令人心驰神往。保护区里动植物命运休戚与共,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一鲸落、万物生,生命的真谛在此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回头有故事可讲,低头有足迹可寻,抬头有方向可行。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员的群体构成数量庞大,作者穿梭古今中外,对这些典型人物进行描绘。他们中有生态保护事业的开创者陈焕镛、秉志、钱崇澍等;有扎根林场牧区的科研工作者如“中国地衣学之父”魏江春,庐山植物园的建立者胡先骕及陈封怀、张梦庄夫妇等,“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新中国林业的总设计师梁希;更有那群“只把林场当战场”的一代代青年守护者,用青春和生命完成对山林河湖的历史性对话。作者没有刻意为每一位英雄都树碑立传,却将一首首艰苦奉献的青春之歌谱写在每一章节、融汇在每个细节中,彰显了他们求真务实、一心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职业操守。国家公园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书中还描写了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等名人的诗词文章,他们用诗文讴歌着俊美山川,给自然保护区增添了无数深厚的人文底蕴。全书还配有彩色照片,图文并茂,装帧精美,高端大气,令人眼前一亮。

河山妆锦绣,国土绘丹青。随着国家公园的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更进一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只争朝夕。守好“云山苍苍”与“江水泱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心愿。在持续不断的自然保护中,我们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产生了对历史的无限敬仰和对生命的无比敬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