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电影《东极岛》,一场对未来的提醒
电影《东极岛》今日(8月8日)在全国上映,这不仅是一场光影盛宴的开启,更让一段沉潜83年的民族记忆破浪而出。这部由江西电影集团出品,管虎与费振翔联合执导的作品,用真实的力量与匠人的诚意,为这个暑期档注入了深沉而炽热的精神能量。据猫眼数据,截至8月8日9时,已有36.3万人标记想看,预售总票房3889.6万元。

影片扎根的历史土壤,藏着中华民族最动人的品格。1942年舟山海域,日本货轮沉没,逾1800名英军战俘身陷绝境。此时,东极岛渔民驾着简陋渔船冲向惊涛骇浪,从死神手中抢回300余条生命。这不是宏大叙事里的英雄传奇,而是普通中国人用桨橹与勇气书写的史诗——当时的他们还不懂“国际主义”的概念,却用最朴素的善良跨越了国籍与战火;他们未必知晓“民族大义”的分量,却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何为无畏。这样的故事,不该只在地方志的字缝里沉睡,更该在银幕上苏醒,成为照见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
为了让这段历史“活”起来,主创团队的较真令人动容。“堪比三部电影的体量”不是噱头:东极岛实景拍摄,让海风的咸涩、浪涛的轰鸣直抵观众感官;IMAX特制拍摄下的水下世界,既还原了沉船的窒息感,更凸显了救援的惊心动魄;1∶1复刻的巨轮与20多艘能下海的渔船,不是道具的堆砌,而是对历史细节的敬畏。这种“用技术追真实”的创作态度,让83年前的海浪仿佛“拍”在了今天的岸边,让观众在震撼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首映礼上,演员梁家辉哽咽着说“这就是我们有血性的民族”,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当观众感慨“东极岛的海浪里永远激荡着善良与无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认可,更是对被唤醒的集体记忆的共鸣。在娱乐化消解深度的时代,《东极岛》证明,好的主旋律作品从不需要刻意煽情,真实的力量本身就足以击穿人心;真正的历史叙事也不必依赖宏大叙事,普通人的闪光瞬间更能抵达民族精神的内核。
从《邓小平小道》到《志愿军:雄兵出击》,再到如今的《东极岛》,江西电影集团用15部作品、超38亿元总票房的成绩单,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创作路径:扎根真实土壤,挖掘民族精神富矿,用工业化制作水准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是一家影视公司的自觉,更是文化创作领域的启示——当创作者真正敬畏历史、尊重人性,主旋律作品便能摆脱刻板印象,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
《东极岛》的上映,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场对未来的提醒:那些藏在深海里、山野间、市井中的平凡英雄故事,永远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更多这样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当更多人在光影中读懂“我们是谁”,中华民族的精神根系必将更加茁壮。
(邓邦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