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赣青筑梦”社会实践团: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2025年7月9日—15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赣青筑梦”社会实践团深入井冈山市茨坪镇,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抵达下庄村后,通过走访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访谈村民等多维度调研,对当地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实践团跟随林场负责人来到了朱砂冲林场实地考察,重点学习草珊瑚、岗梅、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提出“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优化”等建议,助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最后,实践团尝试以专业技能赋能乡村振兴,帮助下庄村锦绣黄桃产业设计“黄小桃”IP形象,拍摄宣传短视频,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轨宣传,助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中华鲟养殖基地制作养殖知识图谱与宣传海报,推动生态养殖模式可视化传播。
晨曦微露,实践团便从下庄村出发,踏上了6公里的徒步征程,直抵茨坪镇。一路上,山路蜿蜒,汗水早已湿透衣襟,但没有人喊苦喊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股红色力量。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王佐故居,烈士后代王生茂动情讲述祖父“一根扁担上挑家国”的壮烈事迹;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辅导员艾杰浩带领队员们在文物与书信间梳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脉络......红色力量在偶遇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后焕发了新活力,一场跨越500公里的青春邂逅悄然展开,没有精心设计的仪式,只有对红色文化发自内心的共鸣。
实践团经过与当地村委会、朱砂冲林场工作人员的交流,前往下庄村周边的竹林基地开展实地考察。井冈山竹林茂密、种类丰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团在下庄村有幸访谈到一位老艺人,他在古树下行云流水般制作竹扁担,并手把手现场教队员们操作。随后,实践团结合“二十四节气”这一主题,指导当地儿童制作竹编画,从固定竹片到穿插编织,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非遗魅力,作品生动地展现节气故事,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
实践团携手下庄村委会以“课堂深耕+入户播种”双轨普法模式开展“网络普法进乡村”公益服务活动,活动聚焦“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三个核心内容。课堂上,实践团以“网络迷宫大冒险”互动游戏为载体,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转化为沉浸式故事场景:通过动画演示网络诈骗套路、情景模拟个人信息泄露陷阱,引导儿童举起“法治盾牌”道具,在游戏中掌握防骗技能,为乡村点亮“法律灯塔”。同时,为了让普法清泉浸润每家每户,队员们顶着烈日开展“入户播种”,携带自制“网络法治百宝箱”走村串户,用通俗语言讲解法律知识,手把手教老年人清理手机恶意软件、设置安全权限,确保普法宣传无死角。
实践团深入下庄村一线开展系列公益服务活动。在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为乡村儿童开设马勺脸谱非遗科普课堂,通过图文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解了马勺脸谱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发。针对夏季溺水隐患,队员们以真实案例和互动演示强化防溺水“六不准”意识,为乡村儿童筑牢生命安全屏障。队员们还走进困难户家中,帮助老人们晾晒粮食、生火做饭、清扫马路,与老人拉家常、问冷暖。当镜头定格下老人饱经风霜却由衷绽放的笑容时,这份朴实的幸福正是队员们心头最珍贵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