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 浸润赣鄱|打造“15分钟邻里圈”,贵溪市冷水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2025-08-09 07:30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文明新风润心田

——贵溪市冷水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夏日的傍晚,白天的暑气渐消,群山环抱的贵溪市冷水镇习习山风不时穿镇而过,带来阵阵清凉。镇上的幸福食堂里,老人正在开心地享用晚餐。随着夜色渐浓,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渐渐热闹了起来,居民们踩着轻快的节拍跳起广场舞,广场上的“小镇客厅”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红色影片。夏夜的小镇,流淌着安宁祥和的人间烟火气。

  近年来,冷水镇坚持“文化旺镇、实干兴镇、文明美镇”发展路径,以“唱响红色文化、打造服务阵地、扎根文明实践”推动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赓续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底蕴

  “麻地村曾是红七军团机关的驻地旧址,冷水坑战斗是贵南革命斗争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战斗之一。”在冷水镇麻地村红七军团旧址处,讲解员徐巧巧正声情并茂地向游客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为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冷水镇对红色旧址精心保护,定期修缮,着力将其打造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麻地村,有一支能歌善舞的腰鼓队。每逢节假日,这支“文艺轻骑兵”便踏歌而来,传唱红色歌曲。“我们腰鼓队现在有12人,平时大家会经常聚在一块排练。”麻地村腰鼓队队长罗年香介绍,目前腰鼓队编排的曲目以红色经典为主,并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受到群众欢迎。

  为弘扬红色文化,该镇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打造了“小镇客厅”,这里不仅记录了冷水镇的红色历史,还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冷水镇党委书记罗誉介绍,打造“小镇客厅”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年以来,“小镇客厅”累计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

  打造服务阵地 提升小镇幸福感

  “我经常来幸福食堂吃饭,不用自己在家做饭,只要5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汤,省心又划算。”在冷水镇幸福食堂吃着晚饭的72岁老人江邵德开心地说。针对辖区内60岁以上独居老人“吃饭难、吃饭愁”的民生痛点,冷水镇建设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新鲜、健康的餐食。

  冷水镇积极打造15分钟“邻里中心”便民服务圈,实现辖区内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覆盖。邻里中心不仅设有幸福食堂,还有功能室以及亲子休闲区等。“功能室全天为居民开放,镇上的理发店、缝补店的老板们定期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罗誉说。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小镇生活幸福感,冷水镇还整合全民健身文体中心、篮球场等场地资源,方便群众日常开展体育锻炼。同时,精心策划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该镇已精心组织十余场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全民体育运动会等,吸引3000余人参加。

  壮大志愿服务 涵养文明新风

  傍晚放学时分,在冷水中小学门口,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引导人流和车流,保障校门口秩序井然。“我们能帮助镇上的百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队员肖梦莹说。冷水镇组成了涵盖理论宣讲、文艺服务、法律援助等8支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阻等志愿活动。今年以来,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关爱“一老一小”、提升村庄颜值、健康义诊等志愿活动320余场,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

  地处赣东北武夷山麓的冷水镇,山清水秀,生态绝佳。为守护这方绿水青山,该镇建立了完善的“日清扫、周检查、月评比、随机访”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人人动手、户户参与、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如今的冷水镇,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村规民约内化为百姓的自觉行动,处处绽放文明花。

  胡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