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赋能”

城以才立,业以才兴。新余正以产业聚才、以服务留才、以生态育才,让人才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作者| 刘颖王帆姜正义
题图| 校地企供需对接会现场。谭建荣/摄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持续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发挥“5+2就业之家”服务作用,更大力度稳岗扩岗,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袁河潮涌处,发展正当时。新余将稳就业作为“四稳”工作的首要任务,从重点群体的“精准滴灌”到技能培训的“量质齐升”,从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到校企协同的“无缝衔接”,从企业拓岗的“真情实举”到人才引进的“破立并举”,生动诠释着一座城市与人才“双向赋能”的发展新范式。

新余学院新能源学院学生正学习光伏产业链知识。谭建荣/摄
从重点群体的“精准滴灌”到技能培训的“量质齐升”
在高新区城东片区,就业之家专员廖小婷的工作手机里存着189份返乡农民工档案。“周大叔想找离家3公里内的保安工作,刘姐擅长家政服务……”
通过“电话+微信+上门”三走访机制,该片区开发出432个灵活就业岗位。52岁的脱贫户陈女士经推荐成为小区便利店收银员,“走路5分钟到岗,还能接孙子放学,比在工地搬砖强多了。”
高新区马洪办事处的帮扶档案里,56岁的脱贫户邓大叔被标记为“适合农业零工”,工作人员不仅帮他对接了鹌鹑养殖场,还协调农技站免费培训。如今,邓大叔每天工作4小时,年收入增加1.2万元。数据显示,通过分龄帮扶,该片区50岁以上劳动群体就业率达95%。
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新余高新区积极探索“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高新区首佳就业帮扶职业培训学校在“四位一体”模式的深耕中硕果累累。
学校自主成立杨妈妈家政服务公司,为合格学员量身打造“上岗扶持计划”。学员黄阿姨持证上岗后,通过统一派单月入4500元,“技能补贴加上客户好评,收入比原来打零工翻了一番。”据统计,该校持证学员平均月收入超3500元,部分家政能手突破万元。
从美容师到电子商务师,从物业管理到程序设计,515名学员在新余高新区实现“一技在手,增收不愁”。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在实训车间开展实操实训。谭建荣/摄
从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到校企协同的“无缝衔接”
新余是江西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人口120万,在读学生33万。
当前,新余正致力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已建成青年之家32个、青年驿站18个、青年夜校5个、青年主题公园5个,去年青年人口净流入量增长13.7%。
如何让学子更加了解新余、拥抱新余、爱上新余,在新余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绽放青春、施展才华、追逐梦想?
2025年,新余推出“三百”专项行动——百人宣讲进校园、百企联校促对接、百场活动优服务,构建起政府、企业、院校、社会四方协同的就业生态圈。
“感谢政府和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让我们应届毕业生能在本地找到理想舞台。”今年5月,在新余市促就业留人才“三百”专项行动——校地企供需对接会上,新余学院毕业生吴垚的发言道出了许多留余学子的心声。这位来自上饶的年轻人,最终选择扎根新余,成为江西沃格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储备工程师。
以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为导向,新余主动布局锂电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专业和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领域,全市各大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契合新余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适配度。
以新余学院为例,学校对接全市主导产业,5个专业学科与“6313”行动计划紧密衔接。近三年,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平均在83%左右,留在新余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100家重点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联动各大院校在入学前期开展顶岗实习、冠名班(订单班)、共建产业学院、新型学徒制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校企合作项目。
前不久,江西冶金学院制造工程学院与新余赣锋新锂源电池有限公司开启了第一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学生从校园走向生产一线,脱下学生装,变成现场实习“工程师”。
当课堂知识能即时转化为生产力,当生产一线成为学生的第二教室,就业需求侧与产业供给侧面对面,“企业—院校—学生”端对端堵点被一一打通。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在实训车间开展实操实训。谭建荣/摄
从支持企业的“真情实举”到人才引进的“破立并举”
“今年3月,因产能扩大,我们计划新增1300名管理、技术人员及普工。市、县(区)两级部门高度重视这次招聘工作,不遗余力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送来‘及时雨’。”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时间紧、任务重,人社部门了解企业需求后,迅速开始对接用工,街头巷尾、线上线下、市内市外专场招聘……到3月11日,企业新入职人数已达1400人,比原计划多出100人。
这样的高效服务并非个例。根据全市538家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缺工人数、需求工种等关键信息,紧扣“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发挥352个就业之家功能全、覆盖广、触角深的优势,上半年,全市累计举办“就业有余帮”招聘活动202场,带岗招聘85场次,提供岗位数1.76万个次,达成就业意愿1.02万人次,为企业和求职者精准对接。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新余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早在1985年,新余就因一则刊登在多家党报的“招贤榜”轰动全国,开创人才引进的先河。罗少仁和妻子刘开薇正是那时从贵州来到新余的,如今罗少仁作为市经济贸易委员会首任高级工程师,先后为多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成为新余人才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此后,新余招贤纳才的大门越开越大。从刊登“招贤榜”到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从设立“新余人才日”到举办“投资新余”系列活动,从国内招聘到全球引才,新余招才引智的方式在变,但城市发展与人才需求始终同频共振。去年,3143名本科及以上人才来新余发展,其中硕博士705名,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今年7月28日,新余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紧扣“六大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征集23家用人单位185个高端岗位,其中博士岗115个、硕士岗70个,精准对接企业发展所需。
城以才立,业以才兴,新余正以产业聚才、以服务留才、以生态育才,让人才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生动演绎着“我为城市添彩,城市助我出彩”的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