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上”迷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然而,在现实中,个别干部的“眼神”却出现了偏差,患上了严重的“近视症”。他们的眼睛仅仅盯着上面,却全然不顾下面的情况。具体而言,他们将“向上看看”错误地理解为向上表现、向上表功,甚至是向上表演,而对于群众的愿望与诉求,则是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显然与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
纵观近年来各地通报的典型案例,因“只对上、不对下”而产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在少数。比如,有的地方为应付上级工作检查,对沿线多个行政村建筑的墙体喷漆刷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地方拆除群众房屋附属建筑和生活菜园,通过“垒大户”“堆盆景”,打造调研“经典路线”;有的地方为向上级展示“政绩”,虚报经济指标……凡此种种,症状不同,病理都一样:只唯上、不唯实,只要“上面”的笑脸,不顾“下面”的表情。
这种“唯上主义”本质是披着“忠诚”“顺从”外衣,行懒政怠政之实。一方面,它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得惠民政策在层层作秀中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它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如果“唯上”者借此平步青云,而实干者却被“踩在脚下”,势必会导致政治生态的浑浊,导致腐败滋生。深挖“唯上主义”的根源,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是重要因素。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唯上主义”必将以更加隐蔽的形式不断变异,持续危害我们的事业发展。
破除“唯上”迷思,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入手,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其次,要树立科学的考核导向,加强对务实担当干部的正向激励,用制度手段铲除好大喜功心态的生存土壤,让久久为功的“潜绩”显山露水。此外,要扎紧监督执纪问责的制度铁笼,各地纪委监委应充分发挥联动作用,组成监督检查组,深入开展专项监督,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党员干部,实行“零容忍”,做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确保警钟长鸣。
郑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