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根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善治根基,根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基层治理是实现治理强基战略的核心载体和工作抓手,是检验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压舱石”。我省将治理强基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一,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筑牢执政根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稳定基础的战略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治理全过程,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民心、制度创新顺应民意、精准服务纾解民忧、资源下沉惠及民生,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红土圣地夯实长治久安之基。
构筑“大党建”格局,夯实治理强基的组织底座。党的全面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耦合性。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政治引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搭建“一核多元、协商共治”党建平台。例如,在物业企业建立“红色管家”机制,在社会组织推行党建指导员驻点制度,在快递驿站设立党员责任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使党的政治引领具象化为民生实事。二是强化组织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合力。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向新业态、新群体覆盖。聚焦社区所想、组织所有、党员所能、群众所需,形成“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依托区域党建联盟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将参与社区治理情况纳入单位党建考核和党员评优体系。三是强化机制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协同性。以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为统领,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系统整合组织、政法、民政等部门职能,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响应评价制度,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权责清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构建“大治理”格局,完善治理强基的制度体系。制度创新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要着力构建权责统一、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乡镇(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型。一是持续健全基层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完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和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建立清单准入的县级党委政府审批机制。推动编制资源、财政资金与履职事项同步下沉,明确“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操作细则,构建职责清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效能评估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赋予乡镇(街道)对职能部门“吹哨”指挥权、重大决策事前参与权、辖区资源统一调度权。处理好条块运行职责分工与整体协同的关系。聚焦县乡交叉职责,制定乡镇(街道)“属地管理”清单,划定县乡两级责任负面边界,堵住责任向基层“甩锅”漏洞。三是加快完善基层治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履职清单为基础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基层治理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推行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双向压实责任、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打造“大服务”格局,厚植治理强基的民生温度。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价值导向。要聚焦群众多样化需求,构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体系,让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提升精准化公共服务能力。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掌握居民群众服务需求。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特殊群体,制定基层治理服务目录并动态调整。培育国有平台公司、专业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合伙人”,着力加强可感可及、舒适亲民服务阵地体系建设,集成推出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服务“套餐”。二是提升精微的网格化管理能力。推进城乡“多格合一”改革,统一网格设置标准,实施“强网壮格”行动,推动党的组织体系、治理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网格中,依托网格凝聚治理合力。三是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建设省级智慧化矛盾预警平台,建立跨区域协同化解机制和调解员星级评定制度,设立矛盾纠纷化解基金,通过“以奖代补”对不同等级的调解员给予补助。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及法律知识普及、调解技巧等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
形成“大支撑”格局,聚引治理强基的资源要素。资源保障是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着力破解人财物瓶颈,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一是锻造“硬核”基层治理骨干队伍。逐步落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配备。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治理实训基地,实施“头雁提升”“雁阵提效”“雏雁帮带”分级能力提升行动。二是强化基层治理资金保障。建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财政投入与人口规模、治理任务“双挂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完善“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绩效清单”闭环管理。鼓励社区立足本土成立社区基金会,畅通社会企业、爱心人士、慈善信托等多元化的社区基金筹集渠道,建立市场主体面向基层治理领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三是推动数字化建设为基层治理提“智”减负。通过平台软件技术兼容,数据采集、存储以及使用等维度统一口径,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整合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数据,建立全省统一基层治理数据库。构建集指令发布、事项交办、风险预警、效能评估于一体的智慧指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开发智能报表系统,推行“数据自动抓取-报表一键生成-结果多维分析”模式,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刘月平 谭若愚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