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2025-08-11 05:25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7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必须牢牢把握好其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牢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逻辑统一,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精华。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生态环境置于人类文明演进发展中,昭示了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批判了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的机械唯物论,破解了保护环境必然牺牲发展的形而上学困境。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自然生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全面系统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价值原点,把生态权益纳入人的全面发展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转化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确立了基本遵循;将古人“取用有节”的生态智慧发展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系统治理方略;将古人“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的建城理念淬炼为新时代美丽城市规划与实践;等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并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共识。

  牢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在于党的全面领导,新征程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用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二要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要激发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全民绿色行动,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不断汇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

  曾晓辉

  (作者系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