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8-11 05:25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强调,“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优化本质上是新型生产关系的重构,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要素流动堵点,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制度性土壤。营商环境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升级将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发展又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进一步构建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提供实践动力。

  江西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这些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在实践中已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更好地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扬优成势,需要进一步破解政策供给、监管模式、要素配置等结构性矛盾,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以新动能提升江西区域发展竞争力,更好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供给方面,首先,应建立跨部门政策预研机制,整合市场监管、工信、科技等部门资源,形成涵盖技术预警、政策储备、动态调整的闭环体系。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对符合发展方向的创新举措给予过渡期支持。通过制度弹性设计,将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政策创新的空间,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的转变,为江西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监管体系方面,主要是在兼顾创新激励和风险防控原则下,建立包容审慎机制。在这方面,可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的成功经验,对新兴产业实施差异化监管。例如,在光伏领域开辟产品认证绿色通道,提高认证效率;在航空制造关键环节推行“企业自检+第三方验证”模式,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在VR内容审核采用“AI初筛+人工复核”机制,提高审核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设立监管创新试验区开展沙盒试点,为新兴产业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组建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制定光伏用地、航空数据安全、VR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标准化合规指引,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同时,建立跨部门执法协作平台,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联合检查机制,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制定和出台新兴业态发展容错条例相关规定,明确免责情形,鼓励监管部门大胆创新。设立省级监管创新奖,对突破传统框架但取得显著成效的监管案例给予表彰。

  深化要素配置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在土地供给方面,推行弹性出让制度,根据产业生命周期设定指标,建立转型基金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融资体系创新方面,可借鉴“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架构,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在人才服务方面,需建立精准对接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对青年人才给予创业扶持。用好江西高校资源,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国际化社区提升环境吸引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江西新质生产力发展。

  总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构建动态适配的政策响应机制、推进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转型、聚焦要素配置改革,可以有效解决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中的结构性矛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动能。这不仅是江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部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速崛起的有力保障。

  秦馨 林芸

  【作者单位:江西飞行学院。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质生产力发展视阈下江西省营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24ZXSKJD60)成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