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00+人次!“小巷讲堂”何以实力圈粉?
▲“景漂青年说”用青年人的故事打动青年人。(张愉摄)
近日,在景德镇市珠山区,新一期的“景漂青年说”开讲。台上,景德镇市新青年湖田瓷社社长章晨分享传播陶瓷文化的亲身经历;台下,高校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章老师的故事很打动人,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张涛深受触动地说。
“景漂青年说”是珠山区理论宣讲平台“小巷讲堂”的品牌公益课。当青年人的故事打动青年人,折射出“小巷讲堂”育人效能和创新活力。
作为景德镇市的中心城区,珠山区至今保存着200余条明清时期的小巷里弄。2015年,该区依托里弄人文底蕴,整合“社区论坛”“三级干部论坛”等平台,推出“小巷讲堂”理论宣讲平台。十年来,从寻常巷陌到云上空间,“小巷讲堂”以接地气的内容、聚人气的形式、有生气的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200余场,覆盖群众200余万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内容精细化 找准宣讲切入点
在南河社区,提起“小巷讲堂”,居民们打开了话匣——
“‘小巷讲堂’把党的好政策带到社区。”居民李珺回忆道,“去年有个毕业生听了一期就业宣讲,随后在线上平台注册了信息,很快就接到了面试电话。”
“‘小巷讲堂’的内容贴近生活,说的都是大家关心关注的事。我们有什么诉求,也会向社区干部反映。”对居民张华琴来说,“小巷讲堂”就像身边的朋友。
……
被群众津津乐道,正是“小巷讲堂”实力圈粉的生动写照。
“小巷讲堂”坚持理论宣讲与民生关切同频共振,注重将“宏大叙事”具象为“百姓故事”,使理论宣讲通俗易懂。以“小视角”讲透“大主题”。在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时,以城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雨污分流改造等民生实事为切入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温度。以“小切口”讲好“大政策”。推出《“小案”里的检察“匠心”》《网络辟谣之快板宣讲》《倾心奉献担当 助力营商发展》等宣讲作品,深入浅出地为群众答疑解惑。以“小故事”讲清“大道理”。通过“妈妈防火团”四代人接力守护千家万户、全国劳模孙滨生40载扎根一线立志航空报国、谢正娥奶奶担任“楼道管家”照顾街坊四邻等“身边事”,凝聚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弘扬时代新风,“小巷讲堂”以充满“烟火气”的“菜单”,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将“文件语”变为“家常话”,架起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群众的桥梁。
▲树荫下、小广场、楼栋口、居民家中……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小巷讲堂”。(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形式多样化 打造宣讲新场景
午后的602所社区,绿树撑起天然“遮阳伞”。树下,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乘凉。“书记来啦!”见社区党委书记于洪庆走过来,一位居民打招呼。“阿姨好!最近咱们旁边的湖田窑遗址在搞活动,有空可以去看看……”于洪庆热情地回应。
基层理论宣讲怎么讲?通过形式创新,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是关键。“小巷讲堂”注重夯实宣讲阵地,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户外”“固定+流动”等方式打造立体宣讲新场景。“树荫下、小广场、楼栋口、居民家中,都是我们的讲堂。”于洪庆说,“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
“小巷讲堂”深入做好“宣讲+”文章。“宣讲+文艺”以“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戏曲、红歌、快板、三句半等文艺形式,拉近理论与群众距离。“宣讲+互动”将知识问答、陶艺体验、情景模拟等融入课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讲垃圾分类时,现场做分类小游戏。讲应急救护时,手把手教心脏复苏方法。以这种形式让理论宣讲可亲可近,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思想补给站’。”南河社区党委书记余洋说。
“小巷讲堂”还主动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搭建云宣讲平台,探索开展“微宣讲”“微传播”。其中,围绕“砥砺新征程 宣讲新使命”、陶瓷文化传播等主题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以年轻态的表达持续扩大宣讲的触达面。
▲76岁的程赣生(左三)正在进行主题宣讲。(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队伍多元化 壮大宣讲生力军
理论与群众的“双向奔赴”,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宣讲队伍。为确保“小巷讲堂”品牌行稳致远、历久弥新,珠山区探索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专题讲”“基层书记一线讲”“草根明星灵活讲”的多元宣讲格局,并动态更新宣讲师资库,完善相关制度。2021年,又通过自愿报名和单位推荐的形式,遴选出一批“能讲、愿讲、爱讲”的志愿宣讲员,组建“小巷宣讲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骨干志愿宣讲员160余名。今年,还结合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持续挖掘培育优秀宣讲人才。此外,连续举办三届“小巷讲堂”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提升宣讲队伍能力水平。
“古镇如今真漂亮,凤凰涅槃陶溪川,三宝瓷谷换新装……”76岁的程赣生是珠山区的骨干宣讲员,一段即兴演唱让人眼前一亮。“我是老党员,又是退伍军人,以前是部队文工团的,所以我把自编的民歌、快板、三句半用在宣讲中。”聊起理论宣讲,程老神采飞扬,“这些形式很受欢迎。居民们经常在我讲完后跑来和我握手,大家说‘你讲得好,以后多来给我们讲’。”
精神矍铄的程老坚持宣讲十余年,每天会阅读党报党刊,让自己时刻保持“理论在线”。对他来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重任在肩,也让他收获了群众的喜爱。
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小巷讲堂”以思想之光点亮街巷阡陌,用创新之笔书写时代答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这份荣誉,不仅镌刻着过往荣光,更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下一个十年,“小巷讲堂”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