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根:以“一只半手”“创”果园
新岗山镇板桥村委会的付金坑,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曾见证1932年攻打华埠的战斗硝烟,无数烈士的鲜血浸润了这里的泥土。九十多年后,59岁的洪春根凭借“一只半手”,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开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致富园”,不仅结满累累硕果,更播撒下不屈不挠的希望。
2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让洪春根失去了半只右手。但他并未向命运低头,曾尝试养猪、养狗、养兔子,还从事过生猪屠宰业。2017年,借着政府鼓励发展中草药种植的政策东风,洪春根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发现付金坑空气清新、土壤和水质优良,非常适合中草药种植,于是流转了当地的荒地,成立赋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开始打造中草药种植基地。

最初,洪春根种植了喜荫药材白及和黄精,却遭遇了幼苗死亡的难题。他琢磨着,喜荫药材需要遮阳,而单纯搭建遮阳棚成本高,不如种植藤类作物——既能遮阳,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经过市场考察,他选中了八月炸和猕猴桃:二者作为藤类作物,即可为白及和黄精遮阳,又是药食同源、市场热销的有机水果。此后,他又陆续种植了菲油果、黄桃、蜂糖李等水果,形成了“药材+水果”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土地的“一地多收”。
尽管只有一只半手,洪春根却凭着惊人的毅力,把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除草、下肥、剪枝、抹芽,甚至为黄桃套纸袋(此举能保护果实,减少鸟类啄食、害虫啃咬以及机械损伤和病虫害风险),他都亲力亲为。园中的猕猴桃,是他从山上挖取野生幼苗后,自己改良嫁接而成,每一步都凝聚着超出常人的汗水。
洪春根的果园不仅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晶,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加速器”。据他介绍,每年仅支付给务工村民的工资就达20多万元,让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共享发展红利。
如今的付金坑果园,八月炸在架子下轻轻摇晃,猕猴桃挂满枝头,800多棵黄桃树枝被套着纸袋的果实压弯,树下的白及、黄精迎风生长。游客们兴高采烈地采摘果实,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洪春根用“一只半手”书写的故事,既是个人不屈意志的写照,也是红色沃土上“奋斗致富”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