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群“Z世代”的影视创作者,分享流动光影中的“青春表达”

2025-08-11 16:5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旻 通讯员杨璧成报道:近日,第八届“青春影像”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总结分享会在南昌圆满结束。活动以“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累计征集了全国1100余所高校的7000余部作品,其中68部佳作入围总结分享会。

此次分享会发布了短视频、微短剧、微电影单元推荐作品,揭晓了最佳影像、最佳纪录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获奖师生代表近千人齐聚一堂,畅谈用光影追逐梦想、以影像筑梦青春。3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影视创作者,分享了他们对流动光影中的“青春表达”。

“专注红色题材,做好一名‘光影摆渡人’”

今年夏天,95后青年导演丁浩原非常忙碌,他是本届“青春影像”活动的总导演之一,他的团队“波将金号”承担了整个活动舞美、氛围、设计、视觉等“一条龙”技术支持。同时,他带着团队正在制作一部“AI+”实景式纪录片《永远不能忘记》。

“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团队制作红色题材纪录片《永远不能忘记》,邀请一级演员张光北担任讲述人。”丁浩原说,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园,今天交到了青年一代手上,广大青年应该要思考“美好的当下从何而来”。

丁浩原是一名“山东大汉”,他扎根江西近10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他凝聚了一批95后、00后,创建了波将金号(江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将镜头对准热爱的红色领域。近几年,丁浩原团队拍摄制作主旋律短片超500部、全网播放量破亿,30次捧回国内外各种奖项,微纪录片《永远的老阿姨》荣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主竞赛最佳纪录片”。

丁浩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青年党员,也是一名青年影视创作者,在拍摄红色影视作品过程中,他对这片红土地的血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他计划每年制作两三部主旋律纪录片,用光影传承红色基因,“我和我的‘波将金号’团队,会继续努力讲好江西故事、青年故事,做那个点燃薪火、传递力量的‘光影摆渡人’。”

“无论片子的外壳是什么类型,创作母题是情感”

庄灿杰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的在读博士,此次“青春影像”中他斩获两个奖项,作品《你听》获得最佳故事片。

《你听》是电影《以青春之名》的篇章之一,根据庄灿杰参与支教的经历改编而成。2020年至2021年,庄灿杰前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楼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那里,他作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给孩子们写校歌、办晚会、组建合唱团,那段难忘的回忆凝结成这部充满爱与音乐的《你听》。

“电影中‘庄老师’的原型就是我自己,讲述的是‘我’带着孩子们历经困难组建乡村少年民族乐队的故事。都说‘会读诗的孩子不会砸碎玻璃’,作品表达的是乡村美学教育对孩子的滋养。”庄灿杰对说,电影处处有着那段支教岁月的痕迹,片中的乐队成员身上都有着支教中孩子们的身影,片子结尾,那场牛棚里举办的live house演出也是“真”的。

作为一名95后,庄灿杰虽然是学校专博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位,但他开展影视创作却“很有年头”。2013年,高中生庄灿杰拍了个人生涯的第一部微电影,考上大学后,庄灿杰拍摄潮汕民俗题材的短片《番客》,斩获多个奖项,赢得了豆瓣网友的高分评价,网友留言“开篇5分钟开始爆哭,情真胜过一切”。而短片《珊瑚她在等》是庄灿杰参加2023山海计划的作品,用一种奇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跨越海峡两岸的寻根故事。

谈到创作目标,庄灿杰认为他的作品想对标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影片讲述一个泰国华裔家庭故事,平淡叙述中,情节巧妙地融入了影片的每一处,亲情通过许多情节慢慢堆叠起来,值得我学习。”庄灿杰说,“我希望自己就像一只蚂蚁,伸出两只触角,我的观众们也伸出触角,在作品中我们的触角相互抵达,收获到情感的共鸣。”

此次“青春影像”活动中,庄灿杰和一众青年导演参观了赣江新区的微短剧基地,江西出台支持微短剧发展的政策让他们非常惊喜。庄灿杰说:“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上线播出、企业升规等方面,为影视创作者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让青年导演们非常心动,这些服务真是很贴心,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到江西来拍片子。”

“希望我的片子展现出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个夏天,22岁的影视制作人廖川东的短片《寻梦滕王阁》入围“青春影像”活动,这是我省唯一入围的一部大学生作品。也是这个夏天,廖川东从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新鲜”毕业,他选择创业,组建团队拍摄制作与江西文化相关的微视频微电影,当一名全媒体账号的主理人。

问及什么时候“触电”,廖川东说高中学校电视台选新人,他有幸被招入,那时他开始制作微视频。“对微视频、微电影之类影视创作,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高中的学业特别忙,但是我每天晚上几乎都是带着作业去学校电视台机房,捣鼓设备,做后期剪辑,一个晚上就泡在机房里面,一点不觉得累。”

大学期间,廖川东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恰好能用在专业上,他积极参与共青团组织的“三下乡”等各项活动,走近老党员、退伍老兵,聆听他们的红色故事,与省内媒体合作制作许多主旋律题材微视频。他还把镜头聚焦中医药、瓷器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视频表现老手艺如何焕发新生机。

如今,打理全媒体账号,廖川东特别注重磨炼剪辑技巧。他说大部分网民是短视频用户,对片子专注时长越来越短,所以剪辑节奏要快,才能让人有兴趣。

除了带来爽感,作为一名青年影视制作人,廖川东也注重作品的文化性。他喜欢拍摄非遗和文旅题材的短片,将底蕴深厚的内容通过具有青春气息的视频呈现,以镜头为媒,传播江西好声音。廖川东说:“我是广东人,读大学之前对江西了解不多,但是我来读书之后,发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所以我就通过自己的镜头,要把江西的‘物华天宝’展现给广大网友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