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江西首次发现扭尾曦春蜓,意味着什么?

2025-08-11 17:08 阅读
大江新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李思成报道:近日,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调查时,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扭尾曦春蜓的珍贵照片,这也是在江西首次记录发现这种蜻蜓物种,填补了该物种在江西省的分布空白。

  

  首次记录桃红岭拍到珍稀扭尾曦春蜓

  “当时我刚进山,看见一些比较常见的春蜓,后来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只白色尾巴的蜻蜓停歇在溪流中的岩石上,我悄悄地靠近,用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放大观察,确认了它就是扭尾曦春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江西就只有我们桃红岭发现了。”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升保护管理站站员赖童回忆道。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扭尾曦春蜓为昆虫纲、蜻蜓目、春蜓科、曦春蜓属的一种小型春蜓。成虫体长约5厘米,体色以黑黄相间为主,雄性腹部末端具一对明显扭曲的黄白色上肛附器,形态特殊,似“扭尾”,因此得名。

  扭尾曦春蜓作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名录中仅有的两种受保护蜻蜓之一),扭尾曦春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是我国珍稀蜻蜓物种。

  水质晴雨表:挑剔的溪流“居民”

  记者了解到,扭尾曦春蜓主要分布于安徽(宣城、池州、黄山)与江西(近日在桃红岭保护区首次记录)等山区的天然山涧溪流。“扭尾曦春蜓对水质要求较高,仅栖息于水质洁净、植被丰茂、未受污染的天然山涧溪流,是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赖童介绍说。

  

  生态功能上,扭尾曦春蜓在山涧生态系统中扮演多重关键角色。由于其对水质与岸边植被高度敏感,个体存在可作为“生物指示计”,直观反映溪流溶氧量和清洁度。

  江西桃红岭此次发现该物种,反映出通过减少农药使用、禁止不合理截流、加强溪流岸线植被保护等举措后,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涧溪流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扭尾曦春蜓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扭尾曦春蜓作为一种对生态环境高度敏感的蜻蜓,它的出现通常具有重要的生态指示意义,尤其在反映水体质量、栖息地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方面。

  首先,表明水环境质量优良。扭尾曦春蜓的幼虫需在富含高溶解氧、未受工业废水或农业径流严重污染且水体未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的流动溪流中发育,因此稳定的种群说明该水域未受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或城市污水侵染,水质可达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同时,它依赖水生植物根系与砾石缝隙等复杂栖息结构完成生活史,说明河床结构、水流动态及滨岸植被带保持完整,河床底质为沙石而非淤泥堆积。

  其次,反映生态系统连通性与稳定性。成虫在溪流与邻近林地间迁移觅食,其出现意味着水域与森林间的生物廊道尚未被道路或建筑等人类活动切断,栖息地连通性良好。作为中上层捕食者,扭尾曦春蜓的存在也标志着食物网功能健全:浮游生物与水生昆虫等基础物种丰富,高级消费者如鸟类、蛙类与之形成平衡的捕食压力,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稳定。

  据了解,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总面积125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野生梅花鹿Cervus nippon(华南亚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梅花鹿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动物共计280多科、1500余种,植物1700多种。此次扭尾曦春蜓的发现,再次表明桃红岭保护区的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和向好,不仅为梅花鹿等哺乳类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成为扭尾曦春蜓等珍稀昆虫的重要栖息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