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引来八方客,婺源小港村培训10名村民当观鸟向导

2025-08-12 04:5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在小港村栖息的黑冠鹃隼。通讯员 胡红平摄

小港村的珍稀鸟类吸引摄影爱好者。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摄

  8月5日,晨曦微露。婺源县许村镇小港村从睡梦中醒来,林中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跳跃。这一幕,被“隐藏”在不远处观鸟点的游客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这个森林覆盖率达89%的小山村,迎来了观鸟旺季。

  近年来,随着婺源全域旅游不断发展,小港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悄然转型为观鸟胜地。

  “小港河贯穿全村,形成了湿地、稻田、池塘、林地四类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小港村党支部书记陈平根说,好生态引来众多鸟儿,该村已记录到100余种森林鸟类,包括白琵鹭、黑冠鹃隼、蓝喉蜂虎、松雀鹰等“明星鸟种”,还有翠鸟、斑嘴鸭、白鹭等“常住居民”。

  走进小港村,青石板路蜿蜒穿过稻田,白墙黛瓦徽派民居掩映在青峦叠翠间,一块块醒目的“观鸟地图”映入眼帘,标注着“稻田观鸟区”“河湾浅滩区”“古樟林观鸟区”等10多处最佳观鸟点。

  “夏季是观鸟旺季,白鹭、池鹭的繁殖期刚过,幼鸟开始学飞。9月后,随着冬候鸟陆续迁来,能观测到更多珍稀鸟种。”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军一边带路,一边介绍,“来这里栖息的冬候鸟,很多是小天鹅,我们专门培训了10名村民做观鸟向导,还设置了科普长廊,让村民和游客了解鸟类习性和保护知识。”

  随着观鸟热的兴起,小港村的“生态颜值”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村民程阳春的“观鸟人家”农家乐,自2023年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现在做餐饮、卖土鸡蛋,平时还当鸟向导带客人拍鸟,光是暑假就能赚3万多元。”程阳春给客人端上一道菜,笑着说,“这是游客最爱点的‘稻田鸭’,它吃稻草、小鱼小虫长大,味道非常鲜美。”

  观鸟客多了,小港村顺势发展起“观鸟+民宿”“观鸟+摄影”“观鸟+研学”等新业态,有的民宿推出“夜观萤火虫+晨观鸟”套餐,受到亲子家庭青睐。“暑期带孩子来观鸟,培养孩子爱鸟护鸟意识,不虚此行。”婺源市民郑文伟表示。

  “生态保护是底线。”许村镇党委委员汪乐介绍,该镇划定小港村及周边为鸟类保护核心区,发动村民当护鸟志愿者。该村成为黄山学院飞羽鸟类保护协会的课外观鸟实践基地。

  “现在村民的护鸟意识很强,去年有只受伤的白鹭掉在稻田里,村民冒雨将其送到村卫生室进行救助。”汪乐说。

  在小港村,观鸟不仅是游客的“打卡”项目,更融入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清晨,小港村村民陈寒春扛着竹篓去河边割草,总会留意水面的动静。最近,有只翠鸟总在老樟树下捕鱼。傍晚时分,孩子们结伴去树荫下写暑假作业,不时指着天空喊:“看,这是斑嘴鸭!”

  “以前总觉得鸟很普通,现在才明白它们是村子的生态名片。”小港村委会妇女主任王冬英说,村里举办“爱鸟周”宣传活动,孩子们用稻草做成鸟窝挂在树上,妇女们绣鸟造型的手帕作为伴手礼,村里退休老师还编起了《护鸟谣》……

  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小港村探索出了一条观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如陈平根所言:“鸟儿愿意留,游客才会来;游客来了,村民的日子才红火。”

  吕富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刘璐安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