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90天窗口期”为何广受欢迎
8月12日,在世界高度关注中,中美分别宣布“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关税”。《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明确称,这是中美双方在5月达成日内瓦联合声明、6月伦敦会谈、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国际市场反应积极,亚太股市及原油期货价格均应声上涨。它表明,中美正以平等务实的态度和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进一步稳定中美经贸关系。这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在中美元首6月5日通话达成重要共识的引领下,双方经贸团队以对话稳预期、以机制控风险,总体实现了两大经济体贸易战风险的“软着陆”,特别是把两国既脱不了“钩”、更不能陷入贸易禁运状态的认知上升为共识。日内瓦会谈后,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达成首次90天“窗口期”;伦敦会谈后,中美相互放宽或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斯德哥尔摩会谈后,已有措施如期展期90天。一系列成果说明,中美对话和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两国国情不同、诉求也存在差别,双方磋商出一个化解经贸分歧的方案,无疑需要时间,但只要双方解决问题的意愿是一致的,那么共识是可以谈出来的,分歧也有了逐渐弥合的可能。
路透社报道称,将贸易“休战”延长到11月初,为美国关键的圣诞季进口争取了宝贵时间。美国“政治”新闻网则援引刚刚结束访华行程的美中贸易委员会会长谭森的话说,美国业界对关税暂停期表示欢迎。这些都说明,华盛顿一意孤行对华加征关税,饱受不确定性困扰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个道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美方若能认识到,不管“窗口期”如何延长,只要关税壁垒存在,合作就面临障碍,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到的系统性伤害就不会根除。而唯有彻底取消不合理关税,加强平等对话与合作,中美经贸和产业合作才能打开持续发展的空间。
中美延长关税“休战期”不仅有利双边贸易,也避免了全球范围内产供链“硬切割”的风险,帮助全球市场主体从“不确定”回到“可规划”的正常轨道。研究显示,真正提升产供链韧性的路径在于多元化、贸易便利化与国际协作,而不是以贸易政策切断互联。当前的“窗口期”对于全球产供链来说也只是暂时“松了一口气”,美方若能同中方一起,共同肩负起持续推动经济复苏、维护产供链稳定的责任,这种图景无疑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
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已连续4个月下降,但中美经贸会谈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已经显现,双边贸易同比降幅在6月明显收窄。不过,“90天窗口期”稍纵即逝,市场观望情绪仍重,中美当务之急是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不仅要在数字上止损,更要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继续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各自关切,争取双赢结果。最近在中国举办的各项展会上,美国企业特别是科技业界依然保持高活跃度;中美发表日内瓦联合声明后,两国航运市场呈现“一船难求”的景象;外媒也报道称,今年创纪录数量的中国企业正在寻求赴美上市。这些互动勾勒出双边经贸关系的韧性与合作的现实需求,应该倍加珍惜、精心呵护。
当前,国际上对中美能够以磋商方式解决贸易领域分歧的信心越来越强,这是两国携手实现的“加分”。中方始终坚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处理和推进中美关系。美国政府和业界也多次释放“美中合作可以做成很多好事”等积极信号。我们希望美方的这种表态更多、更快地落实到行动中去,特别是落实到中美经贸关系当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相互成就,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