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出那座浪浪山了吗?

2025-08-13 17:49 阅读
“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水墨氤氲的群山间,四个笨拙的小妖怪身披破旧袈裟,扛着自制的金箍棒、钉耙,在夕阳下踏上了荒诞的“取经路”。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于8月2日上映,上映次日票房便突破亿元大关。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8月11日11时,电影累计票房突破5.74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两年前“我想离开浪浪山”的呐喊曾触动无数年轻人,如今电影以“活成喜欢的样子”作出回应,这部脱胎于国产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的作品,为何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你走出那座浪浪山了吗?

《浪浪山小妖怪》海报

 

  当大多数国漫追求宏大叙事时,《浪浪山小妖怪》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让神话回归人间。这部作品缘何被人喜爱?

  笑点不浮于表面。影片用黑色幽默解构职场荒诞。社恐又胆小的猩猩怪被迫扮演神勇果敢的齐天大圣,十级话痨黄鼠狼精假扮沉默寡言的沙僧,团队主心骨小猪妖假冒猪八戒,蛤蟆精套着潦草头套冒充唐僧,身份反差的荒诞感和“人设崩塌式”笑点,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释放压力。尤其是公鸡画师反复改稿的情节,就像“甲方虐我千百遍”的真实写照,让不少打工人直呼“监控我人生”。

  用技而不炫技。电影从不缺技术,缺的是如何替观众把心里话说出来。《浪浪山小妖怪》把中国动画的水墨、水彩二维呈现方式和《西游记》这样的大IP结合,同时将现在各个年龄层观众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国漫崛起的新路径。比如,在表现浪浪山的云雾时,团队采用分层渲染技术,让墨色的浓淡变化自然过渡,仿佛每一朵云都在呼吸。这种“笨功夫”让水墨不再是背景板,而成为有温度的角色。水墨分层不是噱头,而是让传统笔墨“活”进电影语言,工笔獠牙的颤抖、泼墨云雾的流动,皆服务于角色情绪。

  共情而不煽情。无论是“职场韭菜”小猪妖、“关系户边缘人”蛤蟆精,还是“被磨平棱角的话痨”黄鼠狼精、“社恐i人”猩猩怪,观众总能在小妖怪的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他们靠着想要改变命运的一腔热血踏上了这条路,敢想敢干,这也是令人动容的地方。影片角色塑造覆盖当代青年生存图谱,猩猩怪颤抖地喊出“我是齐天大圣”,是万千社恐打工人在深夜给自己打气的现实写照,哪怕声音发颤,也要完成那场属于自己的“取经路”;小猪妖母亲“多喝水”的唠叨、父亲病榻前传授“职场生存秘籍”,中国式亲情的动画表达让异乡青年集体破防,父母含蓄且深沉的爱,往往就藏在琐碎的叮嘱里。有观众感慨,“孩子看打架笑出鹅叫,我看亲情线哭湿口罩”。

 

  《浪浪山小妖怪》的火爆程度远超一部娱乐电影的范畴,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小妖怪们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正是为普通人写就的故事。

  “浪浪山”隐喻下的打工人群像。影片中,小猪妖和伙伴们面临的“考大王洞失败”“刷锅秃毛背KPI”等情节,被观众视为当代职场内卷的精准映射。当小猪妖因创新刷锅方法反而触怒领导时,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通宵改方案却被否定的日常。影片台词“社会边角料,家庭顶梁柱”直击现代人身份的撕裂感,“浪浪山外还是山”恰是Z世代对职场宿命的无奈自嘲。

  敬每一个勇敢出发的自己。四个被社会抛弃的边缘小妖,选择“拼好团”西天取经,看似天方夜谭,实则过程足够闪耀。当猩猩怪从哭唧唧、不敢出洞,到大喊出那句“我是齐天大圣”;当蛤蟆精从左右摇摆,到关键时刻加入团队抗衡强敌;当黄鼠狼精从聒噪不停,到日渐沉稳愿意挑起沉重的行囊……影片中的小妖怪就像现实中的人们,虽然不一定是故事的主角,但也可以去做想做的事。这种用荒诞对抗荒诞的生存美学,正是理想对抗现实最骄傲的宣言:今夜我要当自己的孙悟空。

  不问结果如何,但求无愧于心。小妖怪们的选择便是这种精神的绝佳诠释:明知取不了真经,却仍为救童男童女与黄眉大王死战;虽未取得真经,却在村里的破庙留下模糊塑像,这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或许我们没有翻江倒海的神通,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但依然可以用一颗勇敢出发的心,去追求想要的生活。价值不在结局,而在选择本身,就像网友说的那样,“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傻气,恰恰是平凡人最动人的英雄主义。”

 

  《浪浪山小妖怪》恰似一剂清醒而温暖的良药,它没有给出廉价的心灵鸡汤,而是通过四个小妖怪的荒诞“取经路”,为困在浪浪山中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走出浪浪山的路。

  成不成功由我说了算。电影主题曲《重如尘埃》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一颗尘埃的重量,寂寂无名也有光”。当世俗定义的“成功彼岸”显得遥不可及时,转换视角,也能看见别样的光芒:那些主动拓宽人生半径的青年投身非遗传承,让古老的苗族蜡染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挣脱单一价值评判的科研人才,选择在基层讲台用知识的火种点亮更多眼睛……他们让“成功”回归最本真的形态,成功从不在“上岸”的彼岸,而在保持“想闯闯”的勇气。

  珍视微小力量的联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那些看似微小的真诚互助,在当下变得无比珍贵,成为我们抵御孤独、重获支撑的关键。《浪浪山小妖怪》正是对这种力量的诠释:老方丈赠予袈裟的信任,催生了四个小妖从互相拆台到合力召唤“水墨巨兽”的奇迹;蛤蟆精在热汤里“泡温泉”时,同伴们一起跳入锅中苦中作乐的场景,更演变成一场对抗荒诞命运的温暖共谋。真正的出路并非逃离现实的浪浪山,而是在这山中寻得几个愿与你“共煮温泉”、同担荒诞的同伴。正是这些微小却滚烫的联结,让每个人重获彼此确认的勇气与力量。

  过程即成长。四个小妖的“取经路”从未通向灵山,却在村童获救的哭声、破庙塑像的歪斜中刻下永恒——价值生于行动时的奔跑,而非终点的奖杯。决战之后,满身是伤的四个小妖变回原形,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说出各自的名字。而这似乎正与影片的英文名《Nobody》相呼应,那就是“无名之辈”。我们终其一生,或许都无法成为英雄,但至少可以选择如何有意义地活着。

  世上没有浪浪山,人人都在浪浪山。愿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那座浪浪山,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