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雕弓满 六番穿杨准


萍乡李奇珊:边翼破风阵

7月21日,烈日炙烤着萍乡奥体中心训练场,20岁的李奇珊正与队友在场边做着拉伸……作为洛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这个暑假他没有享受空调房的清凉,没有睡懒觉的惬意,只有足球、汗水和梦想。
“记得2016年那个夏天,我第一次在奥盛体育俱乐部看到学长们踢球,着迷得很。”李奇珊回忆道,“那天,脑子里没有游戏机,没有动画片,心里却种下了足球梦的种子。”从那时起,小学六年级的李奇珊开始了系统的足球训练。父母嘴上说着“踢球影响学习”,却总在夜训结束后,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司职边后卫的李奇珊,以出色的速度、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极具侵略性的防守著称。对手最强的边路,永远有他缠斗的身影——这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使命。2020年江西省足球联赛上,他凭借出色的发挥,助力球队夺得冠军。
筑梦路上从不会一帆风顺。今年3月,李奇珊在一次训练中大腿严重创伤,“需要立即手术。”医生的诊断让他心头一紧,再三权衡下,他选择保守治疗。“如果做手术,很有可能赶不上赣超联赛,我想为家乡而战。”就这样,宿舍走廊成了他的临时训练场,每天都能看到他咬牙坚持康复的身影。
本周,萍乡队将坐镇主场迎战赣州队,李奇珊既有遗憾又难掩兴奋:“妈妈不敢到现场观赛,怕看到我一次次地铲球倒地,她心疼。但在主场将会更主动,也会打得更精彩。” (叶斯妮/文)
吉安李文杰:铁闸镇山河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周雪莉报道:在赣超联赛的赛场上,当对手前锋突入禁区起脚劲射,一道身影如猎豹般飞身跃出——吉安队门将李文杰单掌将球托出横梁,激起看台一片雷鸣。这位戴着守门员手套的年轻人,正用一次次惊险扑救,为家乡球队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李文杰的足球之路始于初中一次偶然的选拔。“教练来班上挑人,大家都抢着踢前锋,我被推到了守门。”然而第一次飞身扑救成功,球被牢牢挡在门线之外的瞬间,一种奇妙的使命感击中了他。在他心中,门将不仅是最后一道铁闸,更是全队的眼睛和指挥官,“我能观察全场局势,提醒队友补位,用最简单的指令串联防线。”
当赣超联赛组队的消息传来,还在上大学的李文杰接到了家乡吉安队的召唤。“能代表吉安出战,我激动得立刻告诉了爸妈。”这份为家乡而战的情怀,在赛场上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客场远征新余,竟有四五百名吉安球迷冒雨跟随,“他们从头喊到尾,雨再大也没停过。”回到主场,九十分钟不间断的助威声浪,让李文杰深刻感受到“第十二人”的力量。“球迷的呐喊,是我们拼下去的最大动力。”
从被推上门前的新手,到守护城池的可靠门神,李文杰在一次次飞身扑救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守护者篇章。只要还能奔跑,他的双手,就会为吉安队的球门筑起最坚固的防线。
景德镇熊亮:老枪掣惊雷

本报讯 黄健恒、肖立宇、实习生刘嘉奕、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报道:8月10日,景德镇队主场迎战鹰潭队,开场仅8分钟,老将熊亮便抓住对方防线失误的机会,推射破门,为主队奠定领先优势。这粒闪电进球不仅点燃了全场气氛,更帮助景德镇队收获赛季首胜。
回顾进球瞬间,熊亮坦言有些意外:“当时我以为自己越位了,但多年经验告诉我,哨没响就先打。当时徐元文边路突破被拦截,对手解围失误,他抢断后将球直塞给我。对方造越位失败,给了我机会。”
作为一员老将,今年36岁的熊亮深知这粒进球的重要性:“首胜带来的是自信,会让全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更有信心和动力。”他特别感谢场上及替补席上的队友,“进球第一时间就想和大家一起庆祝。”
赣超对熊亮而言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荣誉:“赛事的规格、热度、专业程度远超以往。我的目标是以老将的经验带动年轻球员,一场一场拼下去。”
赛后,他将这场胜利献给家乡和全省球迷:“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拼搏的动力,这份胜利属于每一位热爱景德镇足球的人。”
宜春黎灏:弧月定乾坤

本报讯 黄健恒、肖立宇、实习生刘嘉奕、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报道:8月9日,吉安队主场迎战宜春队。第56分钟,宜春队在前场赢得任意球机会。站在皮球前的黎灏选择直接起脚,皮球划出一道完美弧线直挂球门死角,全场瞬间沸腾。这粒精彩的世界波,不仅帮助宜春队扩大比分,更极大鼓舞了全队士气。
赛后回忆这一刻,黎灏坦言:“队友帮我制造了这个任意球机会,我觉得运气成分不少。”
事实上,在本赛季此前几轮比赛中,黎灏的任意球表现并不理想,没能给对方球门形成太大威胁,这一次的命中不仅是对“个人状态不佳”的正面回应,也在关键比赛中为球队注入了信心。他说:“这证明了宜春队是一个多点开花的队伍,人人都有机会进球,让我们的士气更高昂。”
谈及赛前准备,黎灏表示,教练组对每场比赛都有明确部署,而他自己也专注于执行战术安排。“我们平时训练结束后,全队和教练都会围成一个圈,高喊‘宜春加油’,互相鼓励。”
自小学三年级起,黎灏便与足球结缘。他说:“支持我的从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足球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展望接下来的比赛,他希望全队继续保持平常心,按教练部署一场一场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