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80载春秋流转,我们为何频频回望

2025-08-15 15:02 阅读
大江网原创

▲80年前的今天,《大公报》用醒目的大字标题报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胜利曙光。这一天,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时刻。80载春秋流转,我们为何总要回望这一历史节点?答案藏在历史的深处,更关乎民族的未来。

  回望,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从“九一八”事变的战火,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3500多万同胞伤亡,930余座城市先后沦陷,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是不容置疑、无法忘却的伤痛记忆。然而,战后日本部分势力却妄图篡改历史,从歪曲教科书,删减侵略罪行,到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种种行径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挑衅。我们回望,就是要与这些歪曲历史的行为抗争,让真相永远大白于天下,让历史的伤痛时刻警醒后人。在捍卫历史真相这件事上,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回望,是对先烈精神的传承。在那漫长而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几昼夜,以草根、棉絮充饥,宁死不屈;“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铸就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如今,我们站在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土地上,面对科技竞争、经济发展等新挑战,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望,是对和平的珍视与捍卫。战争带来的是毁灭,是文明的浩劫,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然而,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日本部分势力对历史的错误态度,也给地区和平稳定埋下隐患。我们回望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刻,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平需要我们去捍卫。我们要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增强自身实力,让那些妄图破坏和平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拥有捍卫和平的能力,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80载岁月冲刷,当年《大公报》上“日本投降矣”那五个滚烫的铅字早已定格成历史坐标,而《南京照相馆》里凝固的苦难瞬间、《东极岛》里渔民们摇橹救人的身影、《山河为证》中修复的史料画面,正让这段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回望不是沉溺于过去的伤痛,而是把先辈们用鲜血写就的“不屈”二字,化作今日前行的底气;不是要延续仇恨的火焰,而是要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一代人心中扎根。

  站在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是为了让历史的警钟永远清亮,让“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入骨髓;是为了把伟大抗战精神拧成团结奋进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破浪前行。毕竟,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让每个平凡的今天,都比昨天更强大、更安宁。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