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手,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多的部位,最容易沾染肉眼看不到的各种病菌。即便看上去非常干净的双手,也可能会带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因而洗手是切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洗手可以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是最便捷、最经济预防疾病的措施。
洗手重要性
病原体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手机、电脑键盘、汽车方向盘、玩具、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电梯扶手、马桶按钮……这些日常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人用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揉眼睛、摸口鼻时,这些病原体就可能进入人体,引发皮肤感染、眼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寄生虫病、腹泻病等疾病。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某些慢性病患者,被感染的风险更高。
全球范围内,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凶。据WHO一项统计,全球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腹泻类疾病,另有1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其中有一半的儿童是因为没有养成用肥皂洗手的良好习惯而导致死亡。用肥皂洗手可降低近一半的儿童腹泻发病率和近1/3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也就是说,洗手这一行为每年能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
洗手情境
遇到生活中的这些情形,应及时洗手:准备食物、整理餐具、就餐前;喂养、接触婴儿前;揉眼睛、摸口鼻前;接触血液、泪液、鼻涕后;上厕所后;接触病人前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钱币后;寄、取、拆快递后;户外运动、玩耍后;厨房劳作、清扫卫生、处理垃圾后;外出回来时。
总之,进行清洁的操作前、接触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前、公共接触后、手部脏污时,别犹豫,立刻洗!
正确洗手方式
拒绝花拳绣腿,拒绝流于形式,正确的洗手有成套的流程。采用规范的“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能全面清洗掌心、手背、手指、指甲、甲缝、关节、皱褶处等,去除手上大部分细菌、病毒和污垢。具体流程如下: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具体揉搓步骤如图,步骤不分先后。根据需要可揉搓腕部。揉搓步骤可用“内外夹弓大立(腕)”的口诀记忆。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宜使用纸巾)。
无流动水洗手条件时,也可采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优点是简单、省时、方便、有效。还要注意的是,常用的物品(如手机、电脑键盘、遥控器、门把手等)的表面,须定期清洁,按需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洗手,举手之劳的动作,习以为常的习惯,是对自己的防护。这个简单的动作,在防范病原体感染方面,可能比任何药物、疫苗、营养品都更方便、更有效、更经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治医师 吴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