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薪火共潮生
在抚州市广昌县,万亩青翠的岗梅林绵延起伏。抚州市推进“一县一园”“一县多园”工程,建立“公司+基地+种植户”的道地药材种植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临川灯芯草、资溪灵芝、宜黄三叶青、乐安粉防己……悠悠草药飘香,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富饶景象。
清晨的樟树市吴城乡,药农老李弯腰轻抚一株枳壳苗,露珠从叶片上滚落。“这枳壳是‘三子一壳’里的宝贝。现在‘赣十味’名气更大,订单都排到明年了!”老李笑着说。江西坐拥3043种中药材,江栀子、吴萸子、车前子、枳壳等“三子一壳”道地药材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16个中药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5家“定制药园”串联起从田间到车间的产业链,6个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百亿产业集群加速推进。
华灯初上,南昌市红谷滩区万达广场中医药文化夜市人头攒动。“‘黑科技’测出了我熬夜的老毛病!”体验完智能中医脉诊仪的市民邱女士感叹道。一旁的药膳摊前,市民们排着长队。乌梅汤清火利咽茶的清香与艾灸体验摊的温热气息交织,为都市增添了接地气的健康韵味。
赣州市中医药文化夜市上,“AI中医”与老专家同台把脉;景德镇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中,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吉安市能仁巷历史文化街区挂上了“古韵庐陵夜,岐黄中医情”宣传语,推出的中医体质趣味测评精准触达青年群体……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夜市的热潮“燃”到了江西省59个县(市、区),150余家医疗机构、3000余人次医护人员参与到夜市活动中。
“以前煎药等半天,现在药房代煎、配送,第二天就到。”被抚州市民陈阿姨点赞的当地“共享中药房”,是该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的缩影。近年来,江西省加快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宜春市、抚州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后,涌现出“杏林驿站”“共享中药房”等一系列惠民举措。
聚焦中医医疗服务主阵地,江西省的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建设稳步推进,20个专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165个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这些成绩,印证了赣鄱儿女传承岐黄薪火的孜孜追求。正如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用来自勉的这则联语所言:“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彻;学无止境,想雨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
从“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持续实施到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如火如荼,从抚州“旴江医学”技术挖掘与推广到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在赣举办,江西省正以“1+2+4+N”(1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4个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N个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院)体系建设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全省2289家中医医疗机构、37.2%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占比,擦亮了健康江西的底色。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如赣江潮涌,汇入健康江西建设的壮阔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