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为进一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即日起,本版开设专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论”,邀请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与读者一起回望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敬请关注。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这段感天动地的壮烈历史正在远去,却又在更加深入地走进当代、更加深重地激荡人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刻认识抗日战争的伟大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传承蕴含其中的珍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对于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的命运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抗战胜利为要,全力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改编后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始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打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壮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
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民族胜利的希望、人民向往的灯塔,无数进步人士、爱国青年,从祖国各地甚至海外奔赴宝塔山、追随共产党。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政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出中流砥柱和先锋模范作用,才动员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战,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矗立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永恒丰碑。
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需要凝聚起全民族的人心、汇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拥有这样的强大感召力和号召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的领导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许多重要关系、重要矛盾、重要事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二、抗日战争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昭示了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遵循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动员、全民抗战,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颠扑不破的历史规律,道出了抗战必胜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昭示了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遵循的历史逻辑。
正义必胜,就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回顾历史,尽管在战争初期,德意日法西斯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然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的20世纪,妄图建立法西斯主义暴力统治的一统天下,终将失败、必将灭亡。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进步终将战胜反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光明的事业、进步的事业,走在康庄大道上,必定会取得胜利。
和平必胜,就是能战方能止战的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不可违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追求和平的力量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的正义之战、和平之战、进步之战。和平的环境不是靠卖国投降、割地赔款、苟且偷生,最后亡国灭种换得来的,能战方能止战。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包含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同时,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推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必胜,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基本逻辑不可改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对于抗战能否胜利存在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这两种观点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或是只看到了战争中武器的因素,而没有看到人的因素;或是没有看到全民动员、全民组织、全民参战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同志全面深刻分析了抗日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强调“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指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依靠人民持久抗战的胜利,是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愚公移山”的胜利。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三、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抗日军民用血肉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誓与祖国山河共存亡;即使武器装备不如人,但全民英勇抗战,人民战争就是无敌的力量、制胜的长城;即使面对屠杀、浴血沙场,但无数中华儿女誓死反抗,凝聚起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决不屈服、不怕牺牲,抱定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这种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体现在奋勇杀敌的千万将士身上,也体现在宁死不向侵略者屈服的普通群众身上。民族的悲壮牺牲,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唯有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最后胜利,民族才能生存、国家才有希望。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然而,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全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抗战中站立起顶天立地的中国人,铸就了光照千秋的民族魂。民族的英雄气概、军队的战斗精神、军人的血性骨气,在抗日战争中得到最大迸发,惊天地、泣鬼神。这种英雄气概,就是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只有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增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抗日战争是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完全胜利的,坚持持久战的精神支撑是牢不可破的抗战必胜信念。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难关,西南联大在敌机轰炸中传承科学文化,胜利的希望从未熄灭。抗战精神是一座精神丰碑,它矗立在亿万民众心间,这种精神有多深厚、根基有多坚实,夺取胜利的力量就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就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抗日战争空前激发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历史创举
抗日战争是在民族存亡危急关头、力量对比极不平衡、斗争形势错综复杂、战争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照用,没有他国的做法可以借鉴。唯有不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激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创造出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史上的非凡壮举。
中共中央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投降主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就形成了极具创造性的抗日战争正确的政治战略,解决了抗日战争的主体力量和党的自主地位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将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层面来看待和展开;写下了《论持久战》,依据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基本因素,科学指明唯有持久战才是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这就形成了极具创造性的抗日战争正确的军事战略,解决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问题。我们党提出和实施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谱写了战争史上人民战争胜利的辉煌史诗。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锻造了富于战斗力和创造性、坚强无比的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抗战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培育了强大的组织力量。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高度的自觉能动性和革命创造性,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创造、呼唤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精神、勇于创新精神,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几亿数量级人口的国家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意义之重大足以载入史册,任务之艰巨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没有现成的模版、照搬的方案,必须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要建设的是具有独创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文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宝贵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将中国式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有力表明了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的中国立场。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既不主张效仿“西方模式”,也不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照搬“中国模式”,而是坚持现代化道路的本土化和多样性。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真心实意为“全球南方”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新的空间、新的可能。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扎实推进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全面现代化,而且着力为世界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努力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颜晓峰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