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基层行|撂荒田“吐金莲” 库区村巧突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梦宁
八月热浪滚滚。在崇义县阳明湖小漓江景区,2025年全国桨板U系列赛(江西崇义站)暨小漓江桨板挑战赛已落幕一周。阳明湖畔的过埠镇长庆村百亩莲田清风徐徐,荷香扑鼻,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赏荷采莲,延续着赛事带来的人气。
桨板赛开赛前一周,长庆村便开始谋划引客促销工作,借“桨”打响自销突围战。赛事前后一周内,长庆村白莲自销收入突破2万元,价格跃升至70元/公斤,较收购价提升逾40%。借助桨板赛事带来的旅游人气及相关渠道自销,今年该村仅白莲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首次突破30万元。
寻觅生机撂荒田里种出好物
长庆村位于阳明湖库尾,是典型的库区村,全村303户1154人,库区移民占三分之一。2019年以前,该村一直面临劳动力短缺、“水浸田”突出、田地撂荒等库区共性困惑,湖畔周边100余亩“水浸田”成了“弃儿”,村民增收渠道有限,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是全省突出的库区“弱村”。
2019年以来,长庆村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及上级党委政府支持,由长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向97户村民,分批流转了102亩撂荒田种植白莲,购置剥蓬机、剥壳去皮一体机、烘干机等设备,开启白莲产业发展之路。然而,每到莲田丰收季节,村干部及村民守着优质白莲,坐等商家上门收购,利润空间被大幅压榨,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
2024年,长庆村“两委”改选,36岁的“女汉子”胡招接任村支书。她凭着一股倔劲,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寻找生机,改种观赏性强、产量较高且稳定的太空莲,并筹集资金添置莲子二次去皮机,开拓白莲深加工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当年该村白莲产量显著提升,凭借上等品质,收购价达到58元/公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8万元(含部分光伏发电收入),比上年增加逾五成。
借“桨”突围主动出击寻找销路
今年长庆村白莲依然丰产,然而,收购价比去年下降逾20%,面临“丰产不丰收”困局。
胡招深知,坐等收购商上门,村里没有溢价权,想要“突围”必须主动出击寻找销路。
路在何方?
长庆村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且距小漓江景区仅5公里。景区自带人气,尤其近3年,景区每年承办全国性及全省性桨板赛事,赛事带动旅游人气骤增。胡招拓宽思路:瞄准村门口的“活水”,借赛事旅游火爆人气,大胆尝试自销,将溢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今年小漓江桨板赛事开展之际,在过埠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长庆村迈上自销之路。胡招带着村干部、村民主动出击,背着莲蓬和白莲,走向景区吆喝“土货”。他们掰开一枚枚青翠莲蓬,饱满的鲜莲闪着玉润光泽,清冽荷香四溢,加之现场焖熟的白莲粉糯清香,引得游客闻香前来,争相购买。
不少游客感慨道:“长庆白莲是阳明湖生态的味道,更是山水崇义的味道,值得品尝。”他们还计划观赛结束后,自驾直奔莲田,休闲观光,现采现购,见证新鲜莲蓬变成粉糯清香的干莲加工过程。
拓宽市场莲田“生金”村民笑意浓
在游客的追捧下,今年村里的白莲畅销。村民们渐渐明白,“要让更多人知道,长庆村有好莲。”在过埠镇党委政府的协助下,长庆村还瞄准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等多家县直单位食堂,精准推销白莲,同时将触角伸向深圳、广州,拓宽销售市场。
炎炎烈日下,长庆村百亩莲田绿波荡漾。黄运凤等10余名村民拨开层层荷叶,麻利地摘下一个个颗粒饱满的莲蓬。她们开心地说:“今年结出的莲蓬个头大、莲子饱满,而且自销价格好,村民们不仅挣到了每亩600元流转租金,近3个月采摘期工钱一天有100元,获得感、幸福感特别强。”
夕阳落入莲田深处,长庆采莲人仍穿梭在田间忙碌。白莲加工车间里,村民们有条不紊打包发货,包装盒上贴有“长庆生态莲”纸条,这些珍品白莲将销往外地。加工白莲的机器轰鸣声,与桨板划过的小漓江细浪声、游客的欢笑声共鸣,奏响一支库区村经济觉醒的协奏曲。
专家点评
郭英荣(江西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庆村依托地理优势及阳明湖生态优势,借“桨”突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库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范本。其成功在于三重创新融合:
一是生态资源深度转化。将百亩撂荒田转型为白莲基地,精准把握“凉爽经济”与“颜值经济”双重需求,将生态气候品位、森林康养优势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场景(赏荷、采莲)和原生态农产品溢价空间,形成“环境舒适度+产品可信度”的消费吸引力;
二是文化体育赋能增值。巧妙嫁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莲文化与小漓江桨板挑战赛等潮流运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引流+盛夏体育赛事留客”模式,打破单一农产品销售局限,实现生态价值的立体释放;
三是基层镇村干部组织革新。村干部团队年轻化,尤其是带头人发挥“形象传播力”与“行动感召力”优势,以“带头示范+资源整合”激活村级组织效能,使生态资源运营、主动突围推销、壮大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建议长庆村强化“长庆白莲”地域品牌认证,开发莲系列深加工产品;设计四季生态体验动线,进一步做活水文章;建立生态承载力监测机制,守牢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底线。
记者手记
敢闯敢拼铺就幸福路
回望长庆村,曾经依赖收购商的被动身影,如今已消隐在主动出击的步履中。
粒粒莲子中裹藏的不只是清香、甜润,更是一个库区“弱村”劈开巨浪,闯出生路、幸福路的倔强基因。
长庆村的“突围路”只是崇义县众多水库移民村(含库区村)的缩影。目前,崇义全县涉及水库移民搬迁人口总计27082人,分布在16个乡镇的100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近九成。近年来,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加大力度整合资源,统筹乡村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激励村干部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全县100个水库移民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4.1万元,各项指标实现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