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退役军人有位“娘家人”

2025-08-18 07:36 阅读
当代江西

在吴君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十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次用心用情的服务,是军属们沉甸甸的信赖与认可。

从军时,他坚毅刚强、勇敢无畏;退役后,他忠诚无私、宽广豁达。在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这样一位干部,他深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一线,被广大退役军人亲切地唤作“娘家人”——他就是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抚恤优待科科长吴君。
自2014年从公安系统警察岗位转至民政部门从事退役军人工作,特别是2019年转隶至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吴君始终将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曾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最近,他又获评“新时代赣鄱先锋”。
他的故事,是“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生动实践。

吴君(左二)与老兵促膝交谈。

 

“老兵的钱,一分也不能少”

 

初见吴君,挺拔的身姿、利落的作风,浑身透着一股“硬汉”气质。
“和退役军人打交道,关键要用心倾听,才能读懂他们的心声。”吴君这样说。他将这份真诚融入工作,久而久之,他与退役军人的关系,从最初的“办事员”与“服务对象”,变成了能掏心窝子的“自己人”。
这份情谊,体现在他为老兵权益的千里奔波上。2020年5月,一个焦急的电话打到吴君办公室:“吴科长,我们几个参战老兵的77万元血汗钱,讨了12年都没个说法……”电话那头,是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廖某。原来,2011年,廖某等人到外省做煤炭生意,遭遇当地煤矿企业违约,77万元积蓄打了水漂。
“为国防流过血汗的老兵的合法权益,必须坚决维护。老兵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了解情况后,吴君迅速牵头组建由法律顾问、行政申诉专家组成的维权小组,直奔外省,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协调召开维权协商会。
协商过程中,吴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出维权意见,历时三天两夜,他以执着和专业最终打动了煤矿负责人,老兵们的合理诉求被列入整改清单。2024年10月,在法院的强制执行下,77万元欠款一分不少地交到老兵们的手中。廖某紧紧握住吴君的手,眼含热泪:“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就是我们最可靠的娘家!”
这只是吴君为老兵维权的一个缩影。从协调解决医保、社保补缴,到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难题;从积极落实低保帮扶政策,到关注交通出行等生活细节……近年来,他带队深入基层,走访困难退役军人1200余人次,主动约访涉军群体代表100余人次,协调发送部门转送函43件,化解矛盾问题12件,帮扶困难退役军人300余人次。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萍乡市民政局成立了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为困难老兵开辟了更多帮扶路径。

吴君(左一)认真倾听退役军人的意见建议。

 

“烈士的归宿,后代的心愿”

 

“您好,我想找照片里这座烈士墓。墓里是我爷爷……”2022年4月14日,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待大厅里,一名外地女子手捧泛黄的老照片,声音带着期待与忐忑,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这名女子名叫肖双凤,其爷爷肖开恒是萍乡湘东籍烈士,一家人在战争年代迁往贵州,只有其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回家乡祭扫过一次。带着父亲“一定要找到爷爷的墓,别忘了回家乡祭扫”的遗愿,肖双凤专程从贵州赶来萍乡。可她只记得爷爷墓附近有煤井,连具体镇村都说不清。
萍乡地处丘陵地带,烈士墓点分散于山野之中。多年的煤矿开采更使得地形地貌发生显著变化,寻墓困难重重。吴君立即组织“为烈士寻亲”小组,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史料档案中,经多方查证,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湘东区巨源村一带。
时值四月,草木繁茂,蚊虫肆虐。吴君带队连续数日翻山越岭,却一次次失望而归。同行的镇村干部有些气馁,吴君不断给大家打气:“想想烈士的牺牲,想想后代的期盼,我们不能放弃!”
他调整策略,重点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和参战老兵。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走访到老兵刘原福时,刘原福看着照片猛然想起:“这座墓我有印象,造型独特,比一般的墓大很多!”吴君立即带领寻亲小组跟随刘原福再次上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搜寻,在一片密林深处,一座特殊的坟墓出现在众人面前——正是肖双凤苦苦寻找的爷爷肖开恒烈士之墓。
得知爷爷的墓找到了,肖双凤瞬间泪如泉涌。吴君没有停下脚步,他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在尊重家属意愿的前提下,将肖开恒烈士墓迁葬至萍乡市烈士陵园,予以更妥善的保护管理。迁葬仪式庄严肃穆,肖双凤和家人面对吴君,深深地鞠躬致谢:“感谢您圆了我们两代人的心愿,以后我每年都能来为爷爷祭扫了!”
在吴君的办公室里,珍藏着十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次用心用情的服务,是军属们沉甸甸的信赖与认可。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为烈士寻亲”活动的引领下,萍乡市将此项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清单。
如今,走进修葺一新的萍乡市烈士陵园,墓碑上的烈士姓名和生平事迹清晰可辨,那一段段尘封的红色记忆,在一代代人的尊崇与追忆中被永远铭记。

吴君(右一)走访慰问老兵,送上关怀与温暖。

 

“老兵们的力量,要激扬起来”

 

在萍乡,退役军人有5万余人。如何引导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光发热,是吴君一直思考的问题。
2020年冬天,组建“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倡议一经发出,吴君的办公室瞬间被热情的老兵们挤满,“让我们上!我们有力气、有担当!”仅用4个月,一支覆盖市县(区)乡(镇)三级、拥有820支分队、6346名“红马甲”的志愿铁军便集结完成。
队伍建起来了,如何精准高效地发挥作用?吴君有他的“兵法”。他揣上笔记本,深入到各个队伍中,与队员们促膝长谈,摸清个人特长和队伍特点,并牵头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按照退役军人技能专长划分服务小组,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清单。
翻看厚厚的工作记录本,其中有这样一则记录:“2025年2月,为下岗志愿兵陈诗生购置电动轮椅。”原来,吴君在日常联络中,记得陈诗生患有腿疾已逾十年。一次电话回访时,他关切地询问陈诗生腿疾情况,得知其病情恶化已无法下床。吴君当即行动,协调志愿服务队为其送去电动轮椅,解决了陈诗生困居已久的出行难题。
“老兵们的力量,要激扬起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为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献血,举办高考爱心送考活动……在吴君的积极推动下,志愿服务队在法律法规宣传、乡村振兴、应急救援、治安巡防等地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队伍成立初期,萍乡“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徐建等人提议清明节看望烈士遗属。吴君二话不说全力支持:“这是好事!烈士遗属的信息我来负责梳理对接。”看似简单的信息收集,实则繁琐复杂:有的烈士父母早已辞世,其他亲属亦远离萍乡。但吴君硬是将符合条件的烈士遗属信息整理得清清楚楚,看望路线也一应安排妥当,便于开展精准慰问。
截至目前,“新长征”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参与社会矛盾化解2万余人次,走访慰问烈属100余人次,参与文明创建活动8000余人次。
从为维权跋涉千里,到为寻亲踏遍青山,再到组建服务队助力老兵奉献社会,吴君始终将退役军人视作家人,拿退役军人的事当作家事。“能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看到他们的笑容,听到一声‘娘家人’,再辛苦,也值得!”谈及这份浸润着责任与情感的事业,吴君的话语掷地有声。(李珊 陈雨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