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记者援疆走笔|赣新文化共舞古城 跨越4000公里的文化交流在阿克陶上演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玉龙、阿克陶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方文静报道: 8月17日晚,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桢中古城,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文化交流盛会在此拉开帷幕。当柯尔克孜族的草原史诗遇上江南的水袖柔情,当千年古琴对话实时沙画,赣新两地的非遗瑰宝在古城墙下交相辉映。
赣剧《摆花张四姐》演出中
《玛纳斯》表演。阿依妮萨罕·麦麦提吾西尔摄
桢中古城的砖石墙垣见证了千年岁月流转,8月17日夜,它迎来了特别的“文化使者”。活动伊始,阿克陶县文工团带来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便以雄浑唱腔划破夜空,作为柯尔克孜族传承千年的“活态史诗”,演员木拉迪力·哈力木热提用铿锵的语调讲述着草原英雄的传奇,一招一式间尽显民族豪情,开场即赢得满堂喝彩。“这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后,木拉迪力的话语道出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共同心声。
与草原史诗的刚劲形成对比的是江西省赣剧院带来的赣剧《百花张四姐》。一级演员朱莹莹身着绣裳,以灵动身段、婉转唱腔演绎江南仙子的柔情,水袖轻扬间尽展江南文化的温婉细腻。“这是赣剧首次在桢中古城演出,与《玛纳斯》的同台是两种文化最直接的‘握手’。”朱莹莹的感慨,道出了跨地域文化碰撞的独特魅力。
新余市文化馆带来的古琴与沙画同台演绎《毛衣女下凡》,成为当晚最亮眼的创意组合。千年古琴奏响源自新余仙女湖的神话韵律,沙画师张甄俊茹的指尖在沙画板上灵动跳跃,星河、鹊桥等场景实时铺展开来,古老传说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焕发新生。
6个赣新非遗节目涵盖英雄史诗、传统戏曲、民间艺术等多个门类,共同勾勒出中华文化的多元共生图景。
更令人动容的环节是非遗厚礼的交接。江西省文旅厅和新余市政府精心准备的夏布绣、分宜剪纸等非遗作品,被郑重交到阿克陶县文旅局局长代娜姑·库热西手中。“这不是普通的礼物,是江西人民的深情厚谊。”代娜姑抚摸着细腻的夏布绣,语气里满是珍惜,“我们会让这些非遗成为纽带,推动赣新文化更深融合。”
这场非遗盛宴,在观众的久久掌声中落下帷幕,但赣新两地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歇。
近年来,江西以非遗为桥,通过演出交流、人才培训、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赣新文化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