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江西这份“幸福账单”,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江西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从“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传来喜讯,江西不仅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站稳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更在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幸福账单”,这背后是江西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生动实践。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是江西发展最直观的“成绩单”。2022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3.4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6万亿元,这样的增速,展现出江西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在2021年跨越1万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达到8万元人民币(折合1.1万美元),站稳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这意味着江西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是江西转型发展的关键密码。曾经,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产业体系单薄,经济增长受资源产业波动影响较大。但江西人不等不靠,深入推进“1269”行动计划,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华丽转身。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0亿元,迈入全国工业“万亿俱乐部”,2025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左右。如今,江西全省已有万亿产业1个、千亿产业14个,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居全国第4位、中部地区第1位。这一串串数字,见证着江西产业的崛起,曾经的短板已变成如今的增长极。
工业挺起的脊梁,撑起了群众收入的“钱袋子”。制造业贷款余额6220亿元、较2020年增长69.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实现翻番——这些带着温度的数据,讲述着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南昌高新区,一家新能源企业的车间里,曾是农民工的小张如今成了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产业工人,月薪从3000元涨到8000元;在宜春经开区,锂电新材料企业的集群发展,让周边村镇的就业岗位增加了2.3万个。当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江西工业正在上演“点石成金”的现代神话,让更多劳动者端上技术碗、吃上技能饭。
金融、投资、企业发展等多领域协同发力,是江西经济腾飞的助推器。普惠金融改革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实现翻番,小微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粮草”,发展更有底气。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压舱石”,“十四五”前4年滚动实施省大中型项目18355个,完成投资5.38万亿元,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税收减免、数字化转型等“组合拳”,让中小企业在市场浪潮中茁壮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民生福祉改善,是江西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三农”领域,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为农户筑牢保障网,让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安心。财政政策积极作为,统筹超7600亿元财政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江西这份“幸福账单”,既有经济总量的“面子”,更有民生改善的“里子”;既有工业崛起的“筋骨”,更有共同富裕的“血肉”。未来,相信江西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更多的精彩故事,让这份“幸福账单”愈发厚实,让赣鄱大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当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英雄省份,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江西答卷,让4500多万赣鄱儿女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邓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