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民生实践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5-08-21 04:54 阅读
江西日报

  初秋傍晚的筠泉社区大院里,孩子们在公共绿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新安装的休闲椅上拉家常。在城市的另一端,和谐园小区“邻里之家”,社区干部正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商讨社区事项。这个温馨场景,是高安市加速建设宜居城市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高安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幼服务等领域,将“人民城市”理念转化为一个个可感可及的民生实践。

  “一房一区一网”面貌一新

  建设宜居城市,须从破解“安居”难题入手。

  “以前雨下得稍大一点,巷子积水就漫过脚踝,现在再没闹过内涝了。”米州社区居民游江瑞指了指自己的脚说。今夏第一场暴雨袭来时,居民们挤在窗前看着外面,担忧巷子被淹,却见水流快速汇入改造后的排水口。随着城区8个易涝点治理工程竣工,居民所担忧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我的新房交付了!”在瑞红园二期分房现场,安置户张明华兴奋地说。今年以来,该市19个棚改安置房项目加速推进,城南安置房全面交付,4438名群众将实现乔迁新居。

  变化更浸润在老城肌理中。走进改造后的地税局小区宿舍,新装的电梯、平整的柏油路与葱郁的绿化相映成景。“5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2000年前建成的小区全部升级。”高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保障房管理股股长黄文华说,“9月前,37个小区将焕然一新。”

  住得舒心也要住得放心。“燃气管道用久了,心里难免有担心。现在可以放宽心了!”碧乐园小区住户谢喜凤点燃灶具,蓝色火苗平稳升腾。今年上半年,随着城区老旧燃气管网更新工程完工,1.2万套智能报警器同步加装,泰达燃气公司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应急处置“黄金30分钟”响应,“安全阀门”牢牢系紧民生幸福线。

  “一老一小一医”牵动民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着民心。

  正午时分,筠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老人们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四菜一汤,政府补8元,老人只需自付4元。”筠泉社区党委书记付秀秀掀开后厨帘子说。这背后,是高安市大力实施城市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积极探索“幸福食堂+助餐服务点+送餐入户+网格员上门”服务模式的成效。

  筠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康复医疗、心理咨询、文体活动、科普知识等一体式服务设施平台,满足老人多元化生活需求。目前,在此常住的老人有21人。

  “老人的生活服务问题解决了,小孩的托育工作也要做到位。”付秀秀说。在筠泉社区新建的托育中心楼里,教师正带着小朋友在游乐设施前玩耍嬉闹。“早上送过来,下班后来接,解决了我们上班族的后顾之忧。”来接孩子的筠泉社区居民胡雅婷满脸笑意。

  高安市出台《普惠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财政补贴、场地减免、人才培养等政策“组合拳”,让广大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贴心的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普惠性托育机构39家,提供托位3100个。

  “社区民生服务这么便利,医疗保障服务也不能落后。”高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谌哲说。今年以来,高安市投入195万元用于加强急救中心(站)的建设,各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医护人员进社区、下基层,接受群众免费问诊问询600余人次。同时,医疗人员在碧落山、凤仪等社区挂点,以常态化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为深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该市正布局连锦社区“邻里中心”等生活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维修维护、爱心帮扶等数十项便民服务,以养老、托幼、送医等多项举措为载体,持续织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从安居到乐居,高安正用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民生实践,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实习生 何佳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