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间的“健康灯塔”
在赣西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有这样一位医者,用二十六个春秋的坚守,将仁心仁术播撒在乡间。他就是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卫生所所长陈发根,一位扎根乡土的“健康守门人”,用行动诠释着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临床深耕二十载,党徽引领践初心。1970年出生的陈发根,1998年从宜春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基层医疗事业。在宜春市人民医院为期一年的规范化临床实习中,他像一块海绵般汲取知识,跟着各科室专家穿梭在病房与诊室之间,把课本上的理论化作应对急症的实战经验。2012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胸前的党徽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行医二十余年坚守初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村民服务。去年冬天半夜一点多,家庭困难的冷水村太郞组杨基胜家孩子高烧,来到村卫生室其孩子已高热惊厥,情况危急,陈发根当即开车送他们前往医院救治。事后面对患者家属的感谢,陈发根笑着摆摆手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方寸诊室写春秋,中西妙手焕生机。扎根基层26年,陈发根的诊室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他的诊疗台上,既有听诊器、血压计等常规设备,也有各类中医理疗器具。年均6000余例的接诊量,让他练就了“火眼金睛”:感冒发烧的精准用药、肺炎肠胃炎的规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个性化管理,他都信手拈来。更难得的是,他将中西医精华融会贯通,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屡有突破。万载县株潭镇长和村龙姓患者,曾因截瘫卧床半年,生活不能自理。在陈发根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下,奇迹悄然发生:一个疗程后,患者借助助力扶手能在平地上挪动;两个疗程后,已能坐着电动轮椅自由出行。类似的康复故事,在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里不断上演。
每个月,陈发根都会背上出诊箱,带上健康教育资料,走村串户开展健康宣讲。田埂边、晒谷场,都成了他的课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传染病防控、慢病管理知识讲得有声有色。联合上级医院开展的义诊活动,更是深受村民欢迎。量血压、测血糖、开药方,他总是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
二十六个寒来暑往,陈发根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仁心守护着一方安康。每一次深夜出诊的手电筒光束,每一句耐心细致的叮嘱,都是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就像一株倔强生长的蒲公英,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在每个角落,让基层医疗的温暖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的人。 (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