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橄榄绿”进校园 志愿红显荣光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鲍庆军)迷彩服的身影穿梭在南昌市多所中小学校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在这里上演,爱国强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近年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组织国防教育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进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第三分校、红谷滩区新龙学校、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江安学校、象湖实验学校、罗亭学校等中小学,开展“橄榄绿”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覆盖3000余名学生。

这支由退役军人师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学院党总支书记、“兵教授”等人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军事技能、国防知识和爱国情怀带进课堂,用一抹鲜亮的“橄榄绿”点亮了青少年的强国梦。
精心组织,打造国防教育特色课程
学院针对中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了系列国防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防知识宣讲、军事技能展示、急救知识教学等互动性强的环节。
在罗亭学校的活动中,“兵教师”以“中国阅兵”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国防教育宣讲。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国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志愿服务队还特别注重体验式教学。在新龙学校,军事教研团队增设了“模拟射击体验”环节,将国防教育从理论课堂延伸到实战化场景。在退役军人的指导下,孩子们分组进入模拟射击区,亲手托起训练用激光枪,体验军事训练的严谨与挑战。
创新形式,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
学院不断创新国防教育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项活动中,志愿服务队设置了军事技能体验区,让学生们在退役军人教官的指导下,体验模拟射击、队列训练等项目。
“注意三点一线!调整呼吸节奏!”在象湖实验学校,教官们半跪在地,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持枪姿势。当电子靶屏亮起高分时,教室瞬间沸腾,少年们通过实战化体验真切感受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重量。
学院还组建了“核盾先锋宣讲团”,在江安学校和象湖实验学校,宣讲团成员们化身为知识的引路人,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数据和珍贵的影像资料,为同学们揭开了核弹的神秘面纱,讲述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历程。
红色传承,筑牢青少年爱国根基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政校共建的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学院始终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国防教育各个环节。
在多次活动中,“兵教授”王建兵以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数据,串联起中国近现代重大战役、英雄事迹与国防建设历程。从抗战烽火到国防蓬勃发展,同学们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英雄的敬仰。
核盾先锋宣讲团讲述的“两弹一星”精神,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研人员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伟大,激励他们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实效显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橄榄绿”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罗亭学校的活动中,退役军人教官方宇舟为大家进行了急救示范教学,详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邀请同学们上台亲自动手体验。
许多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通过兵哥哥们的讲解,我更加理解了国防的重要性,长大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教师们普遍认为,这种由退役军人开展的国防教育,比传统课堂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政校合作,构建国防教育新格局
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构建国防教育新格局。在江安学校的活动中,学院联合青山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青山湖区教育局共同开展国防教育公开课。
2025年4月,在新龙学校的活动中,学院依托“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重要节点,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为30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沉浸式国防教育课。
这种政校合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中小学“兵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
双赢成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橄榄绿”进校园活动不仅让中小学生受益,也让参与活动的退役军人师生获得了成长。在罗亭学校的活动中,“兵教师”专业学员提前感受到了教师岗位带来的责任感与自豪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兵教师”的信念。
通过活动,退役军人师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了教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常常围着教官和老师提问,不舍道别,期待下次活动,这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未来,学院将积极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形式内容,推进“橄榄绿”进校园活动,让红色基因与国防精神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