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寻亲80年 终于在英名墙找到他的名字

2025-08-23 16:05 阅读
央视新闻

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许多年轻战士踏上战场便没有再回家。1945年,年仅17岁的董玉祥辞别母亲与妹妹,从山东青州参军,自此音信全无。80年岁月流转,董玉祥的家人一直在寻找他的消息。

家里17岁参军的小伙子

再也没有回来

在山东青州谭坊镇河子头村,董玉祥烈士的侄子董元三从小就听父亲董玉吉讲述叔叔董玉祥烈士当年的故事。

1945年,年仅17岁的董玉祥与长他两岁的哥哥董玉吉同时参军,就此踏上保家卫国的战场。

董玉祥侄子 董元三:在那个临朐战役的时候,当时他是小伙子,打仗很勇猛。战争非常惨烈,一个班上去以后,假设去10个人,一回来就剩两个、三个,都见不到了,都牺牲了。

临朐战役中,兄弟二人都活了下来。考虑到家中只剩老母亲带着年幼的妹妹艰难度日,打完仗后,董玉祥便让哥哥董玉吉回家照应,自己则随部队继续南下。

这一别竟成永别。此后,董玉祥失去音信。母亲和哥哥四处托人打听,多年后,才从一位返乡战友的口中得知董玉祥在战场上失踪的消息。

董玉祥侄子 董元三:我叔父的一个战友,每年逢年过节看我的奶奶,他说董玉祥在战场上非常勇敢,往前冲的时候,一片炮弹落下来爆炸,再往前冲的时候就见不到我的二叔了。

尽管如此,家里人始终留着一点念想,想着也许他只是受伤了,也许他只是和部队走散了,一直盼着董玉祥哪天能推门回来。

直到1962年,当时的山东省益都县政府送来了董玉祥的烈士证,那一刻他们才确定,家里的小伙子真的再也不会回来了。这张薄薄的烈士证,也成了家里人仅存的念想。

董玉祥侄子 董旺三:烈士证比我们家那些老财产还要珍贵。

可这张珍藏了六十多年的泛黄纸页上只写了“牺牲”,却没说董玉祥烈士倒在哪里、埋骨何处,家人的思念无处安放。

董玉祥侄子 董旺三:我家一直有一个传统,过小年放鞭炮吃水饺,咱家不过,这也是一种怀念。

退役军人接力帮寻亲

终在英名墙找到他的名字

董玉祥烈士的外甥女张修美告诉记者,几经打听,他们只知道董玉祥1948年11月牺牲于淮海战役。凭着这点信息,一家人四处打电话、跑陵园,哪怕多打听到一句相关信息,他们也舍不得放过。

董玉祥外甥女 张修美:最早我在济南打电话,问民政局,他们告诉我,我就在这一笔一笔地记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警卫团副班长,后来就说他可能在徐州烈士陵园。

2018年,张修美在泰山偶遇了当时还是现役军人的刘汝权,闲谈中刘汝权得知了董玉祥烈士的故事。当时,作为军人的刘汝权一口答应张修美,要帮她寻亲。此后,只要一有机会,刘汝权便帮忙打听。

聊城市交通运输局东昌府公路中心工作人员 刘汝权:这些年都去了江苏徐州、安徽、河南,找了7年多。

淮海战役横跨苏、皖、豫、鲁四省,战场以徐州为中心,东至连云港,西至商丘,北到枣庄,南抵淮河,凭现有信息找七十多年前牺牲的烈士,如同海底捞针。

转机发生在今年5月初。刘汝权辗转了解到,青州市烈士陵园里有淮海战役烈士的相关信息。得到消息后,刘汝权立即联系了青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是姜启武,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知道刘汝权这么多年帮他人寻亲的故事后,姜启武被他的赤诚与坚持感动,立刻开始帮忙一起寻找董玉祥烈士的埋骨之地。

青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科长 姜启武:接到他电话后,我一查就查到了英名录电子版,确有其人。我们沟通核对,信息都一一对上了。

为了准确起见,姜启武把烈士陵园里的583座墓碑挨个核实了一遍,最终在英名墙上找到了“董玉祥”三个字。

董玉祥烈士遗骸虽未寻得,但英名墙上这一行名字,总归让一家人的念想落了地。

董玉祥外甥女 张修美:非常激动,热泪盈眶。想起来这些年我们三代人,整整找了半个世纪多,一次次找,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找。也感谢好心人帮我们找到了。

这份代代相传的心愿,终于在英名墙前得以安放;董玉祥烈士的精神,也化作后辈心里生生不息的根脉。

董玉祥孙女 董旭晨:我们站在历史不同的节点,但是我们做的都是一样,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去努力奋斗。我在想,我们会不会就是跨时空的战友?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在生活中带给我们意志。

见“照”如面

思念终有归处

董玉祥烈士的亲属表示,董玉祥烈士离家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这也成了家人永远的遗憾。总台记者随即联系了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为烈士“画像”,帮家属补上这份“空缺”。

记者收集了董玉祥烈士的哥哥董玉吉的老照片和董家晚辈的正面像发给专家进行比对。隔天,董玉祥烈士的亲属专程赶到了林宇辉的工作室。

参照董玉祥烈士的哥哥董玉吉的老照片和董家后辈的样貌,林宇辉他们通过推测家族特征、年龄倒推等方法,一点一点复原出了董玉祥烈士年轻的面庞。

模拟画像专家 林宇辉:我查阅的资料,淮海战役中,我们的军人就穿这样的衣服,戴这样的帽子。我给他配了一个武装带,他是个副班长,挎一支枪。

依托于模拟画像技术,八十年后,这位眼神坚毅的年轻战士从岁月深处走来,再一次站在家人面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